发布日期:2024-01-22 02:01:04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十篇

今天给各位分享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十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情感指人们在心理上对认知信息内容的一种情绪体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

2、叛逆期孩子的心理疏导怎么做?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做心理疏导!

3、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十篇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80-01

一、青春期的描述

青春期是指个体的性机能从还没有成熟到成熟的阶段,在生物学上是指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也就是一个男子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青春期主要是以生理上的性成熟为标准而划分出来的一个阶段,它与从心理或社会方面划分出的人生阶段有重迭。在人体生长发育阶段,青春期占一半或更多一些时间。青春期目前在各国并没有一致的年龄范围,一般指13、14岁—17、18岁这个阶段,在心理学上,它又称为青年初期,相当于教育学上的中学阶段,以身体的急速成长为特征。

青春期是怎样启动的?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是由人体内一种叫作促性腺激素的生理活性物质所调控的,它影响着发育,并使其分泌性激素,以维持第二性征的发育及生殖功能和。

二、青春期“叛逆”

1.“叛逆心理”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2.“叛逆心理”的成因

(1)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 “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

(2)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

(3)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随着高中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

(4)部分家长将自身的错误、片面的认识传递给孩子,使学生对学校、社会甚至家庭产生叛逆。

(5)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的叛逆心理。

(6)大众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也是导致叛逆心理的一个因素。

(7)当然中学生自身的“完美主义”情节、心智不成熟,易受影响与打击。

三、青春期的“再塑造”

1.教师

(1)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高中生处在青少年时期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要认为学生平时的一些叛逆行为有意跟自己过不去,甚至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

(2)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方式是消除叛逆心理的主要手段。这就要求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

(3)重视心理疏通,多与学生交流。一方面要好好聆听。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尤其对那些常犯错误的学生,更应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兴趣上引导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使他们从中真切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可信,从而消除师生之间存在的隔阂和对抗心理,使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劝导,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不良行为。

(4)树立榜样,形成心理认同。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承,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要防止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形成心理上的认同。

(5)多宣传、重科学,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高中生在这个阶段叛逆心理是一个心理的弱点。可通过宣传,科学知识的讲解,使学生知道、了解、清楚青春期及青春期叛逆心理。引导他们要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对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2.家庭教育

从叛逆心理的成因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缺是很主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家长要多与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沟通和联系,互相了解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结合平时家中表现,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很希望得到大人的肯定的,然后适当地指出不足之处,提出希望加以引导,这样孩子便乐于接受教育并且能朝着学校家长所期望的方向健康成长。父母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

学会并保持与子女交流,明确疏通与引导的方法。独生子女的出现,社会人际关系的变化,今天的家长一定要学会与子女进行沟通、交流。家长大都视子女的幸福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忠告,往往是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子女应经常向父母谈谈自己的思想和活动内容,当自己的选择与父母的愿望相违时,要通过商量来解决,要摆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3.学生自己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青春期 叛逆性 改变 成功

小学生到了五、六年级,就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这时候你会发现,有些孩子的性格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随着大脑及身体各器官的发育成熟,生活体验的加深,不安和好奇心相互交织,心理极不安定 ,形成了叛逆的性格。主要表现为:

(1)他们忤逆正常的规律,违背他人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

(2)他们反抗性极强。他们常常爱激动,乱发脾气,与老师唱反调,这是因其自我意识开始树立,做事要按自己的意愿办,如果老师稍不注意,刺激到孩子的自尊,就会产生反抗心理。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

(3)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要么废话连连,要么沉默寡言。

(4)他们喜欢自我显示。孩子虚荣心很强,他们穿华丽的服装,在同学中做出哗众取宠的举动,目的就是要显示自己。当然,还不止这些。所以作为小学高年级的老师,就一定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寻找恰当的教育方法进行引导,避免与孩子发生正面冲突,正确疏导处于叛逆中的孩子。

那么教师应如何与叛逆学生相处呢?以下几点或许能给老师们一些启示。

1.多和学生沟通,少用命令式、归劝式的口吻

到了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都逐渐成熟了,再用对待小孩子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会使他们感到自尊心的受挫,因此老师需要改变这种方式。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情绪特征,发现他们有问题时,要以朋友的身份帮忙,理解他们的感受。比如:他们容易伤感,容易激动,容易发怒,教师要给孩子发泄情绪时间,有些事情事后处理会比事发当时效果好。

2.适当授权,放飞雏鹰,给他们历练的机会

叛逆的孩子往往是因为他们不被重视,不被欣赏,而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故意要弄出点动静。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关注具有叛逆性的孩子,适当的交给他们任务,让他们有展示的机会,适当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同时,通过做事,让他们获得体验,使他们真证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必不可少的一员。

3.多鼓励,少批评,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

哪怕叛逆的孩子有一丁点的进步,教师也要看在眼里,并要夸大地来欣赏,坚持鼓励,避免埋怨,斥责。哪怕你再生气,也要控制好情绪。要知道,叛逆的孩子肯定受到过很多斥责,他们对斥责早已学会了反击,哪怕你再有道理,他要是不想接受你也是枉然。所以,教师就要另辟蹊径,别想用你的气势压倒学生,那会使学生口服心不服,还可能在心里埋下了一座“火山”。

4.多宽容、多信任信任叛逆的孩子

叛逆的孩子因为缺点多,而不被人信任的时候也多,遭受的批评、责备也多。其实,他们往往因为自尊心太强,不被信任而使他们更叛逆。所以教师要试着相信叛逆孩子的话,哪怕你发现他说慌,作弊,甚至欺骗了你,你也不必急于揭穿。而要在恰当的时候,点到为止,并不断的创造条件,让他再去尝试做同样的事,他会对你的信任而感到愧疚,从而慢慢改正。宽容的对待叛逆孩子犯下的错,给他们改错的机会,一次不行两次,三次甚至多次。要知道,大人一个错误有时还会犯多次,为什们我们就不能接受孩子犯错呢?关键是要正确引导他们在犯错中改错,在改错中成长。

5.用真情去感动叛逆的学生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青春期;叛逆;暴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D43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5)-09-0064-02

青少年处于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急风暴雨”式的变化,易出现心理生物性紊乱,出现叛逆心理和行为偏差。如何理性看待、有效应对青少年的叛逆暴力问题,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

一、青少年叛逆暴力的表现

心理学上认定的叛逆的鉴定标准为:持续半年以上固化的情绪、行为失控,经常出现攻击性语言行为,对自己给别人造成的伤害无自责反省,反对主流价值,不认同主流生活模式。其典型心理特征是反抗,具体表现为反家长、反权威、反老师。青少年反抗的形式有两种:1.外显行为上的激烈抵抗。表现为态度强硬、举止粗暴,且具有突发性,难以自控。2.将反抗内隐于心,以冷漠相对。在我国,青少年的叛逆心理表现为不服管教、缺少理想和信仰、早恋、追星、网瘾、暴力、离家出走等现象。近年来,问题更为复杂,交织着诸如、偷盗、性、校园暴力等社会问题。

二、青少年叛逆暴力形成的原因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叛逆期又叫成长危险期,一般出现在12~16岁。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失去平衡。其次,青少年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加速期,习惯性地把自己作为人际和社会关注的中心,往往倾向于根据自己的需要、愿望和动机采取行动。他们强烈要求表现自己,实现自我价值,但在行事过程中又经常遭受挫折。一旦需求不能被家长和老师理解,便会采取极端不成熟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加上心理抵御能力脆弱,缺乏自控能力,这使他们情绪波动,逆反心强,容易冲动,甚至导致矛盾的激化。[1]

(二)学校和家庭教育方面

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缺乏情感接纳和情感认同,导致青少年缺乏归属感和存在感。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下,教育者更多的是关注孩子智能和身体方面的发展,至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人格成长则容易被忽视。直接造成的后果是,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的心理交流、情感交流极少,或是负面交流多(习惯性地盯着孩子在学业、行为习惯上的不足并予以批评、处罚),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每况愈下。很多家长表示,到了青春期,感觉孩子越来越陌生了。这是由于孩子进入了成长加速期,滋生了强烈的独立自主的心理需求,而教育者往往对此缺乏认识,总想在精神上和行为上予以约束和控制,直接导致了孩子的叛逆与反抗。调查显示,青少年叛逆的个体差异和教育方式有关。民主、理性、宽容、积极的教育方式,孩子表现出的叛逆期短,且表现和缓。简单粗暴、冷漠的教育方式,孩子的叛逆期长,且语言和行为都表现得较为激烈。

(三)同伴因素和群体压力

进入青春期,同伴的影响逐渐取代父母。青少年惧怕被同伴排斥,害怕被集体拒绝,所以,许多叛逆行为是在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产生的。如若亲子关系冷漠,青少年则更容易向外寻找归属感。慧腾青少年成长学校的甘灵杰老师在谈论到家庭与同伴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时说,家庭和同伴就像是在拔河,青少年往往只会感性地去判断谁给予的诱惑更大则会倾向于谁。家长往往是采取理性说教的模式,而同龄人往往更能尊重和理解自己,让人找到归属感和温暖。所以,如何让青少年在家庭和学校找到归属感,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深思。

(四)社会环境方面

独生子女现象和不良社会氛围是引发青少年叛逆暴力的主要社会原因。独生子女现象使得当代青少年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心理特质。生活环境优越,让其有更好的学习条件,他们见多识广,个性张扬。长期在长辈的宠溺下长大,较之以往,他们更显自私、敏感、脆弱,更易出现叛逆心理和行为。

此外,一些娱乐场所如网吧、游戏厅、KTV等罔顾相关法律规定,向青少年开放,传播暴力、色情文化,让青少年误认为叛逆暴力是自我保护的最佳形式等。这些不良的社会氛围都在无形中助长了青少年的不良行为。

三、青少年叛逆暴力策略分析

(一)完善自我认知系统

青少年应理性看待青春期和自己。一方面,可阅读一些关于青春期身心发展方面的书籍,克服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心理。另一方面,可积极向老师父母求助,理性认识自己,完善自我认知系统,建立科学的三观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二)建立新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教育者的忍耐和等待十分重要。有些青少年是因为不受家庭重视,在叛逆心理的推动下才过早进入成人社会,产生暴力犯罪等问题[2]。因此,要构建新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鼓励、信任和尊重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1. 尊重与信任。教育者与孩子之间应真正做到人格平等,民主交往。教育和引导孩子时,要尽量忍住自己的价值观,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要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等待孩子更好地成长。此外,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当众让孩子难堪。

2. 建立安全感。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不同的情境会酝酿不同的心理氛围,不同的心理氛围将产生不同的具体行为[3]。因此,要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可以倾吐烦闷、释放压力的场所,建立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氛围,帮助青少年建立安全感[4]。

3. 积极关注与宽容鼓励。青少年涉世未深,难免犯错。若教育者习惯性地给予批评和惩罚,则容易导致孩子滋生自卑心理。教育者要用非评判性的态度去接纳孩子的叛逆行为和表现,对其进行积极关注,少一些挑剔,多一些鼓励,获得孩子的心理认同,有效减少反感和抵抗。

4. 学会倾听。如若亲子关系不融洽,父母就应做到“少说多听”。不加评判、表示理解的倾听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因为倾听可以帮组孩子释放压力、缓解情绪问题,从而能有效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激化。

(三)社会方面

加强对不健康网络、影视作品等的监控,正视我国社会转型期的负面影响,正确引导青少年对待社会上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健全法制,加大惩罚力度[5]。尽量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青少年叛逆是一种正常且普遍的心理现象,应得到理性地对待和及时疏导。尊重个体、关爱理解、帮助指导、守候成长是每一个教育者所必须坚守的准则。只有个体、父母、教师、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方能帮助青少年安全度过叛逆期。

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2012年修订版264页.

[2]刘荫.从高胖雇凶杀亲看青少年综合素质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中学时代,2013,10:28.

[3]徐士元,张英.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调试[J].江西教育,2004年第8期.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生;青春期;叛逆心理;对待方法

笔者多年来从事高中教学,对学生的青春期特点,叛逆心理深有体会。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转化工作就“正确对待青春期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这个主题谈一些笔者的体会和做法。

此年龄段的学生有相当部分是比较叛逆的,所谓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

逆反心理的危害:“逆反期”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

爱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语言,充满爱意的班集体则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笔者努力把班级体,看作是一个大家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要想家庭兴旺,必须大家努力。笔者倡导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大家一起创建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

笔者在工作过程中还得到了许多学生的帮助,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使他们渡过了难关,战胜了青春期的消极情绪。他们就是高二(13)班的全体教师和可爱的孩子们以及所有关爱高二(13)班的领导——尤其是德育处王荣春主任、年级主任房玉进、杨建刚团委书记、王清军老师等和学生的家长。所以在对待叛逆期的学生时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大家一起努力。笔者教高一学生时,这些学生有很多的坏毛病。高一刚开学时的学习生活卫生等习惯差,集中调皮孩子多,有“十大金刚”的说法,德育处王荣春主任专门组织开会,会前让笔者好好了解情况,会上建议各处室人员、包括他自己与这些孩子结对子。通过大家的帮助及教师们的不懈努力,一路走来,现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心态都非常好。学生们先后获得过冬季长跑团体奖、运动会方队表扬、团体操比赛第二名、优秀班集体称号、歌咏比赛最佳组织奖、课间操跑步三等奖、卫生示范班、卫生达标班、张文哲获年级演讲比赛三等奖等殊荣,并获得了领导和家长的好评。这一年来逼着做得最多的就是和学生融为一体,做学生的大朋友。

在这期间,笔者的做法是,用真诚的师爱唤醒学生。高一接班,笔者就先想办法和他们搞好师生关系,与孩子们交朋友,用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让他们真正感到笔者的真诚,真正感到我笔者是为他们好。笔者平时的教育是在乎他们、关心他们的表现,不听话当然有批评,但笔者更多的是充当引路人。要求学生做事要讲求良心,尊重他人,要学会感恩,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地接受笔者的观点。对于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笔者不是一味的训斥和挖苦,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是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在情与理方面多作疏导工作。即便笔者偶尔火气很大,也尽量压住自己,提醒自己耐心点,避免与过于叛逆的学生发生摩擦,以免自己的绝招难以施展。所以接班至今,笔者可以很自豪地说一句,他班的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记恨他。有这样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在我们班,笔者把每个同学都看成朋友,对于差生,不管是在谈心还是闲聊,笔者总是注意给他们心理暗示,让他们觉得老师喜欢他,认为他“行”。笔者的班级现在有很多这样的男同学,他们学习成绩很平常,比较调皮,但体育成绩比较好,特别喜欢打篮球。但若直接强行反对他们去打篮球,学生一定会在心理上与教师抵触。所以笔者没有这样做,而是找机会和他们谈心。笔者说:“你若体育好,高考要比其他同学有优势,如果你今后考上大学,那你绝对是很吃香的,你知道吗,现在好多单位都喜欢艺体人才。找工作会更容易些。”此外,笔者和其它教师还建立了“一帮一”互助对子。/在工作教学过程中,也有许多学生不理解笔者及教师的所作所为,但笔者并没有在意那么多,仍然为学生的成长不断努力。笔者也与学生坦诚相待,他对学生坦诚地说,他在乎的不是那点班主任津贴,在乎的是学生是否有好的习惯,在乎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乎的是你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如何。

紧抓学生心理特点,笔者在“和睦”“团结”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具体体现如下:邱东建转学—笔者开了简单的欢送会,本班的学生全到,其他班的学生也有同学来。学生们跟笔者的关系都特别好,学生有人称呼她李姐,班里男生大多调皮习惯不大好,笔者有时也打趣说他们“像土匪”一样,他们也打趣叫笔者“司令姐姐”,他们还将班级QQ群昵称就叫“盲盗”集团。不少的家长也告诉笔者孩子们在家懂事多了。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5篇

此年龄段的学生有相当部分是比较叛逆的,所谓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

逆反心理的危害:“逆反期”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

爱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语言,充满爱意的班集体则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笔者努力把班级体,看作是一个大家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要想家庭兴旺,必须大家努力。笔者倡导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大家一起创建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

笔者在工作过程中还得到了许多学生的帮助,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使他们渡过了难关,战胜了青春期的消极情绪。他们就是高二(13)班的全体教师和可爱的孩子们以及所有关爱高二(13)班的领导---尤其是德育处王荣春主任、年级主任房玉进、杨建刚团委书记、王清军老师等和学生的家长。所以在对待叛逆期的学生时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大家一起努力。笔者教高一学生时,这些学生有很多的坏毛病。高一刚开学时的学习生活卫生等习惯差,集中调皮孩子多,有“十大金刚”的说法,德育处王荣春主任专门组织开会,会前让笔者好好了解情况,会上建议各处室人员、包括他自己与这些孩子结对子。通过大家的帮助及教师们的不懈努力,一路走来,现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心态都非常好。学生们先后获得过冬季长跑团体奖、运动会方队表扬、团体操比赛第二名、优秀班集体称号、歌咏比赛最佳组织奖、课间操跑步三等奖、卫生示范班、卫生达标班、张文哲获年级演讲比赛三等奖等殊荣,并获得了领导和家长的好评。这一年来逼着做得最多的就是和学生融为一体,做学生的大朋友。

在这期间,笔者的做法是,用真诚的师爱唤醒学生。高一接班,笔者就先想办法和他们搞好师生关系,与孩子们交朋友,用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让他们真正感到笔者的真诚,真正感到我笔者是为他们好。笔者平时的教育是在乎他们、关心他们的表现,不听话当然有批评,但笔者更多的是充当引路人。要求学生做事要讲求良心,尊重他人,要学会感恩,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地接受笔者的观点。对于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笔者不是一味的训斥和挖苦,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是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在情与理方面多作疏导工作。即便笔者偶尔火气很大,也尽量压住自己,提醒自己耐心点,避免与过于叛逆的学生发生摩擦,以免自己的绝招难以施展。所以接班至今,笔者可以很自豪地说一句,他班的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记恨他。有这样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在我们班,笔者把每个同学都看成朋友,对于差生,不管是在谈心还是闲聊,笔者总是注意给他们心理暗示,让他们觉得老师喜欢他,认为他“行”。笔者的班级现在有很多这样的男同学,他们学习成绩很平常,比较调皮,但体育成绩比较好,特别喜欢打篮球。但若直接强行反对他们去打篮球,学生一定会在心理上与教师抵触。所以笔者没有这样做,而是找机会和他们谈心。笔者说:“你若体育好,高考要比其他同学有优势,如果你今后考上大学,那你绝对是很吃香的,你知道吗,现在好多单位都喜欢艺体人才。找工作会更容易些。”此外,笔者和其它教师还建立了“一帮一”互助对子。

在工作教学过程中,也有许多学生不理解笔者及教师的所作所为,但笔者并没有在意那么多,仍然为学生的成长不断努力。笔者也与学生坦诚相待,他对学生坦诚地说,他在乎的不是那点班主任津贴,在乎的是学生是否有好的习惯,在乎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乎的是你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如何。

紧抓学生心理特点,笔者在“和睦”“团结”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具体体现如下:邱东建转学—笔者开了简单的欢送会,本班的学生全到,其他班的学生也有同学来。学生们跟笔者的关系都特别好,学生有人称呼她李姐,班里男生大多调皮习惯不大好,笔者有时也打趣说他们“像土匪”一样,他们也打趣叫笔者“司令姐姐”,他们还将班级QQ群昵称就叫“盲盗”集团。不少的家长也告诉笔者孩子们在家懂事多了。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6篇

在看了《小孩不笨2》这部新加坡的影片时,开始小孩的各种梦想被父母扼杀的场景,就吸引人的眼球,让人不自觉想要探个究竟。

汤姆和杰瑞的家庭就有如新加坡一般中等阶级家庭,父母都忙着工作赚钱,缺少了沟通,以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他们就足够了,却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和赏识。汤姆在那次和老师的打架事件后,他被学校处以在众多同学面前被鞭打的惩罚。内心受到严重创伤的学谦也混迹于黑帮中,结果被黑帮利用,被假警察勒索,导致在光天化日抢劫街头老婆婆。最后是他爸爸在人群中跪下来求老婆婆开恩,才饶了他儿子不用去坐牢,学谦终于和父母化解了矛盾。小儿子杰利,想父亲去看他的演出,凑钱买父亲的一小时,孩子是多么希望父亲的关爱啊!另一片段杰利和小晰被同学们作弄后以为小晰要生孩子所发生的一系列荒唐事件,引出的学校教育问题同样发人深省。我觉得:学校和家长都有必要传授一些基本的日常生理知识给孩子们,这样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必定大有帮助。

另一方面,汤姆的死党成才也和他的父亲同样有着沟通的问题。出身卑微的成才父亲,由于自己曾经误入歧途,所以不想成才步上自己的后尘,对成才寄于厚望,希望他能有出息,好好读书,可是成才的成绩偏偏差强人意,令他极为心痛。他是个没学识的粗人,以为对成才拳打脚踢,“棍棒成才”就是最好的管教方法,结果让成才对父亲更加抗拒。还因打架被学校开除。对于这样一个学生。学校应当加强教育,发掘他的优点,培养他,而并非“开除”就了事,把他推进社会,无疑是让他走向灭亡。影片中,校方最终接受了成才,并且精心培育他,最终他在武打方面有所建树,这一点犹为让我感到欣慰。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学生;青春期;叛逆心理;对待方法

笔者多年来从事高中教学,对学生的青春期特点,叛逆心理深有体会。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转化工作就“正确对待青春期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这个主题谈一些笔者的体会和做法。

此年龄段的学生有相当部分是比较叛逆的,所谓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

逆反心理的危害:“逆反期”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

爱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语言,充满爱意的班集体则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笔者努力把班级体,看作是一个大家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要想家庭兴旺,必须大家努力。笔者倡导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大家一起创建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

笔者在工作过程中还得到了许多学生的帮助,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使他们渡过了难关,战胜了青春期的消极情绪。他们就是高二(13)班的全体教师和可爱的孩子们以及所有关爱高二(13)班的领导---尤其是德育处王荣春主任、年级主任房玉进、杨建刚团委书记、王清军老师等和学生的家长。所以在对待叛逆期的学生时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大家一起努力。笔者教高一学生时,这些学生有很多的坏毛病。高一刚开学时的学习生活卫生等习惯差,集中调皮孩子多,有“十大金刚”的说法,德育处王荣春主任专门组织开会,会前让笔者好好了解情况,会上建议各处室人员、包括他自己与这些孩子结对子。通过大家的帮助及教师们的不懈努力,一路走来,现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心态都非常好。学生们先后获得过冬季长跑团体奖、运动会方队表扬、团体操比赛第二名、优秀班集体称号、歌咏比赛最佳组织奖、课间操跑步三等奖、卫生示范班、卫生达标班、张文哲获年级演讲比赛三等奖等殊荣,并获得了领导和家长的好评。这一年来逼着做得最多的就是和学生融为一体,做学生的大朋友。

在这期间,笔者的做法是,用真诚的师爱唤醒学生。高一接班,笔者就先想办法和他们搞好师生关系,与孩子们交朋友,用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让他们真正感到笔者的真诚,真正感到我笔者是为他们好。笔者平时的教育是在乎他们、关心他们的表现,不听话当然有批评,但笔者更多的是充当引路人。要求学生做事要讲求良心,尊重他人,要学会感恩,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地接受笔者的观点。对于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笔者不是一味的训斥和挖苦,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是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在情与理方面多作疏导工作。即便笔者偶尔火气很大,也尽量压住自己,提醒自己耐心点,避免与过于叛逆的学生发生摩擦,以免自己的绝招难以施展。所以接班至今,笔者可以很自豪地说一句,他班的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记恨他。有这样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在我们班,笔者把每个同学都看成朋友,对于差生,不管是在谈心还是闲聊,笔者总是注意给他们心理暗示,让他们觉得老师喜欢他,认为他“行”。笔者的班级现在

有很多这样的男同学,他们学习成绩很平常,比较调皮,但体育成绩比较好,特别喜欢打篮球。但若直接强行反对他们去打篮球,学生一定会在心理上与教师抵触。所以笔者没有这样做,而是找机会和他们谈心。笔者说:“你若体育好,高考要比其他同学有优势,如果你今后考上大学,那你绝对是很吃香的,你知道吗,现在好多单位都喜欢艺体人才。找工作会更容易些。”此外,笔者和其它教师还建立了“一帮一”互助对子。

在工作教学过程中,也有许多学生不理解笔者及教师的所作所为,但笔者并没有在意那么多,仍然为学生的成长不断努力。笔者也与学生坦诚相待,他对学生坦诚地说,他在乎的不是那点班主任津贴,在乎的是学生是否有好的习惯,在乎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乎的是你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如何。

紧抓学生心理特点,笔者在“和睦”“团结”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具体体现如下:邱东建转学—笔者开了简单的欢送会,本班的学生全到,其他班的学生也有同学来。学生们跟笔者的关系都特别好,学生有人称呼她李姐,班里男生大多调皮习惯不大好,笔者有时也打趣说他们“像土匪”一样,他们也打趣叫笔者“司令姐姐”,他们还将班级qq群昵称就叫“盲盗”集团。不少的家长也告诉笔者孩子们在家懂事多了。

笔者还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就是要让家长们知道,我们对他们的子女是真的很关心。家长会上,针对孩子的特殊心理发育时期,叛逆心理较严重,不论孩考试成绩和在校表现多么不尽人意,家长和教师都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事得其反。笔者劝慰每一个家长去找孩子的闪光点,回家之后表扬他们的进步、优点。不足也不要打骂,抓住时机正确引导。所以次日孩子们返校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一刻笔者觉得自己也是幸福的,孩子们也不会出现开家长会不通知家长的情况了。杨梅的家长专门来校说了一番话---“我原以为我已很会说话了,没想到(13)班的老师更会说,尤其是班主任说的更好---”,刘炳晨的家长---孩子进步了二百多个名次、王平的家长---“孩子进步很大,感谢老师”—李淦的家长---“孩子虽然在班级有点退步,但在年级却进不了不少,说明(13)班是一个团结进步的班,感谢老师”等。还有一位家长在会后说“把孩子交到这些这么负责任的教师手上,我们放心。还有很多感谢等等的话语,这些话让笔者心里很感动,觉得自己在心理方面工作还是有收获的。

班主任工作使笔者深深体会到,班主任需要的不仅仅是责任心和实干精神,还需要极大的智慧。笔者会更加努力的在以后工作中勤于思考、乐于探索。这里教师们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不计较个人得失,但他们却在乎那一份份充实,及沉甸甸的情感。希望越来越多的教师会和笔者一样,致力于教育事业,真正关心青春期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边玉芳,蒋赟.青春期心理危机的类型、表现、特征及干预现状的剖析[a].第十届全

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

[2]牛涛.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探究与思考[j].内蒙古教育,2008(12).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8篇

我认为“对不起”是在你确定会改正错误或立刻改正的情况之下说的。比如,在公交车上踩到别人的脚,马上挪开,对他说“对不起”;再比如,做菜时盐放多了,说“对不起”,并确定在下次少放一些。也就是说,你若不能做到以上两点,就不要道歉,因为那样毫无意义。说“对不起”只是一个形式,重要的是改正错误。

曾经的我是一个叛逆少女,正值青春期的我肆无忌惮地生活着,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问题都无所顾忌,从未深究,也因为如此我也犯下许许多多的错误。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我有一个很好很好的朋友,她总是帮助我,照顾我,包容我。一次和她相约出去玩,因睡过头而迟到,我向她道歉,她很大度的原谅了我,可是因为有时犯懒,所以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同样的事情,每次我都会对她说:“对不起,我知道错了,原谅我吧,好不好?”直到有一天,她对我说了一句话“你就不能说些别的吗?不要总说对不起,你又改不了。”

那时的我因为处于叛逆期,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这句话。后来虽然我依旧如此,但我和她还是好朋友,只是有时会觉得对不起她,但又不知道怎么去说。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9篇

1教养方式及其分类

1.1家庭教养方式的内涵

关于家庭教养方式目前在学界并没有一个定论,最早关于这个概念的界定者是美国的心理学家Baum Reid,他认为家庭教养方式的内在指的是父母对子孩要求的种类和数量。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家庭教养方式做出了自己的限定,像南希提出了家庭教养方式主要涉及到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行为、情感。另外还有学者提出家庭教养方式还应当包括家庭氛围。在李东看来,家庭教养方式实质上就是一种行为方式,关于父母教育子女的行为方式。以上这些概念都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因此也都不够全面。本文认为,家庭教养方式就是在家庭教育当中父母对子女在行为、态度、情感、价值观、环境等因素上的教育和培养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家庭教养行为风格。

1.2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

1.2.1家长说了算的专制教养方式

家长一方说了算,出现什么问题时,孩子在家长那里只能获得命令式的指导而不是平等的交流与沟通,这种独断专权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要么不敢发声,出现什么问题宁愿自己憋在心里也不愿向父母透露,两者之间的关系比较淡薄、疏远;或者另外的一种结果是孩子虽然表面上是听父母的,背地里有自己的主张,对父母不服气但不敢明白地说明,而是暗暗地叛逆着;最后一种反应是孩子明着跟父母的独断专权较劲,父母说东孩子向西,专门跟父母对着干。总归而言,家长说了算的独断专制教养方式所能起到的教育效果甚低还有可能是负面的效果,不宜提倡。

1.2.2过分宠溺的教养方式

家长对孩子的宠爱应该把握一个度,过分疏离与宠溺都不利,应当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把握好一个尺度,用更多理性、更多智慧将父母的爱传递给孩子。不分青红皂白的过分溺爱、过分娇惯不利于初中生的心智成长,在本该体验一些挫折的时候,由于家长的过分保护、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心理锻炼,错失成长的大好机会。另外,由于初中生处于一个自我意识强的时期、叛逆时期,如果一切任由孩子自己性子的发展,可能会将孩子推向一个不利的境地。

1.2.3民主平等的教养方式

初中生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自我尊严容不得半点挑衅,父母如果采用民主平等的教养方式可以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体会到自己受到尊重、受到平等对待的良好感觉。民主平等就是父母将孩子视作年龄上与自己有很大差异但是具有平等地位的独立个体,将孩子的话当做一个朋友的话来倾听。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子,家长就要用言行做成什么样子。想让孩子通情达理,民主平等的教养方式就是最佳的选择。

2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关系体现在初中生自身认知发展水平、人格发展水平、行为发展水平、社会化发展水平上。

2.1家庭教养方式对其认知发展的影响

研究证明,家庭教养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初中生认知发展水平称正相关性。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但这与孩子本身的身心协调发展是离不开的,家庭教养方式在这其中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2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

初中生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惧倾向同父母惩罚严厉、过分溺爱、过分保护、过分干预、情感疏远呈正相关性。不同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对于初中生人格特质的形成具有不同的影响,父母的观念和情感态度对于初中生人格上的独立与否、性格的内敛或者外向、脾气的稳定与暴躁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2.3对其行为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养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初中生的问题行为呈负相关。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孩子容易出现方方面面的问题,二者之间具有直接的影响。比如父母过分严厉、过分放纵、过分忽视对会对孩子成长不利,使得孩子容易在社交、学习等方面受到限制。

2.4对其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支持与初中生社会化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性。初中生在处理社会生活问题上与接受到的家庭教养方式也有着直接的相关性,父母的关爱、支持与肯定可以使孩子掌握良好的处理社会问题的技巧;反之,父母的情感淡漠、疏远,否定打压的态度会使孩子变得怯懦、胆小,缺少处理社会问题的勇气。

3如何开展正?_的家庭教养方式

3.1作为父母,应更新教育观念

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特征,孩子的教育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父母只有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个体。要能够将孩子视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其相处的过程中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初中阶段的学生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有可能在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而家庭当中民主和谐的氛围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善于倾听的环境,可能仅仅是家长认真的倾听就能使孩子的问题得到解决,他所需要的可能仅仅是内心的想法被看见、被倾听。如果孩子在要求父母给予指导、给予帮助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同孩子共同分析问题、分析已发生的状况,共同思考解决的对策,同孩子并肩作战,给予其战友般的力量支持。

3.2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有人说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夫妻关系的和睦,孩子的安全感主要就来自于父母关系的和谐稳定,这是孩子无论面对什么事情、遇到多大困难时最重要的力量来源。和谐的家庭氛围当中,孩子会被爱与被尊重的情感包裹着,内心的力量稳定,幸福感满满,充满爱的孩子具有的心理发展水平是适当的。家庭的和谐就要一颗小苗需要的阳光,父母的爱就像小苗需要的肥料,外在必要的关爱给予到位后,小苗只需要按照内在的节律就可以茁壮成长起来。

3.3提高父母自身素质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在心理成长方面具有这一时期的特有表现,家长要能够适应孩子的心理变化,随着孩子的成长一起成长。父母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才能够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因为孩子成长的过程只有一次,所以这个过程中所出现的任何局面、任何问题都是具有个体性、具有特殊性的,家长也是第一次面对。家长需要保持着对生命本身的敬仰态度来与孩子沟通对话,如此才能观察到事物的本质,获得事情的处理方法。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新形势;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改革策略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指导者、决策者和引导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他们还充当着学生人生导师和心理咨询师的角色,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在中职学校,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性格较为叛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就更加重要了。

一、新形势下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他们对一个班级良好氛围的营造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文化基础比较差,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性格较为叛逆,如果班主任没有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没有对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惯进行纠正,部分性格过于叛逆的W生很有可能走上极端道路,如在学校里斗殴生事,不愿意学习,甚至可能会中途退学,这样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只有发挥出积极的引导工作,不断地激励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学生才有可能取得进步和发展。

2.促进中职学生的健康发展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在班级里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最多的是班主任,班主任也可以说是最了解班上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师,班主任管理工作成效,可以说是决定着学生未来发展的。中职学校的部分学生性格较为叛逆,有的学生由于家庭原因或者是学习成绩问题,形成了自卑的性格,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愿意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习惯性封闭自我。对于这些问题,如果班主任没有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他们很有可能养成消极的性格,而且他们正处在青春期,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做得好也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在未来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新形势下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在管理过程中以自己为主导,忽视学生的个性

学生是班级组成的主体,无论是学习文化知识还是学习其他知识,学生的主体意识都是不能忽视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往往被教师和班主任所忽视,不少中职班主任对中职学生的认识还较为落后,思想观念较为传统,如不少班主任认为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性格较为叛逆。由于这样一些原因,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往往喜欢采取强制性管理的措施,如在教学的时候不管学生愿不愿意,只按照自己的要求来管理学生,强制性地制定管理政策和方法,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在这样的高压管理制度下,学生的自主意识薄弱。这对于正处在叛逆期的中职学生来说,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使得他们不愿意配合班主任的管理,不利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

2.疏于管理,过度放纵学生

中职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时候,既容易出现过于严苛的极端型管理模式,也容易出现疏于管理、过度放纵学生的管理模式。因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学习成绩比较差,性格较为叛逆,纪律意识也较为淡薄,管理难度比较大,极少数风气比较差的学校甚至出现了由于教师干涉学生而遭到学生威胁的现象。部分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也很难收到成效,管理效果不佳。由于这样的一些原因,不少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本着减少麻烦和不想惹事的心态,很少对班上学生的种种行为实施有效的管理。班主任的这种管理态度,使得自制力本来就不是很强的中职学生更加放纵自己,在课堂上不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过分地追求享乐,在中职学校浑浑噩噩度过了三年,学到的知识极为有限,这对中职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有的学生甚至有可能因此毁掉自己的一生。

3.与任课老师、学生交流不足

在平时的教学管理过程中,由于师资力量紧张,不少班主任既要负责班主任的工作,还需要兼顾到自己的教学工作。班主任的工作较为烦琐,他们很难抽出有效的时间与任课教师交流,二者之间的交流多是在一些正式的学习交流大会上,由于时间的关系,交流也十分有限。而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差距大,不少学生不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班主任或者其他的教师。这种交流壁垒,使教师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所想,而学生也无法理解班主任的一些教学管理理念,给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4.忽视了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并不只是班主任或是教学教师单方面的责任,家长在学生的学习和管理上也存在较大的作用和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与孩子所特有的亲属血缘关系,使得他们能够更加了解孩子,甚至是孩子的性格也因受到了基因遗传的影响与父母有些相似。因此,班主任需要在平时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三、新形势下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改革的对策

1.因材施教,创新工作模式

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素质普遍比较差,部分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管教,性格较为叛逆,这些问题都给班主任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管理,班主任必须创新自己的工作模式,尽可能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的不同,开展教学管理。

比如,针对自尊心比较强、性格内向的学生,在他们犯错的时候,班主任与他们沟通时,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对学生批评一通,这样很容易伤害学生自信心,使得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愿意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甚至在心底存在一种教师不理解自己的情绪,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所以,班主任在管理这一类的学生时,要尽可能地多与他们沟通交流,避免在言语和行为上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以便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

2.尊重学生发展差异,全方位看待“问题”学生

世界上难以找到两片相同的树叶,在同一个班级里由于生活环境、教育经历、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在中职学校还有不少“问题”学生,在常人看来,他们学习成绩差,喜欢惹是生非,不服管教,等等。由于这些传统的观念,许多教师和班主任对班级里的“问题”学生不管不问,习惯性忽视,只求他们在学校里不要惹事,安安分分地待到毕业。

班主任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如果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开展工作的,那么教学工作是很难顺利开展的。因此,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首先班主任必须转变自己的观念,尊重学生的发展差异,不能简单地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而是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如有的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表现一般,学习成绩差,但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讲义气”,乐于帮助身边的同学。对于这样的学生,班主任要予以肯定和鼓励,可以在班会上对他们提出表扬。有时候教师一句简单的肯定性话语,有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人生发展轨迹。

3.坚持耐心细致与严格要求的原则

班主任的工作与普通教师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既需要承担教学任务,又需要进行班级管理,教学任务更加繁重,责任也更大。不少班主任在面对这样烦琐的工作任务的时候,难免会将自己的个人情绪带入工作中。如在学生犯错之后,教师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学生,对待学生缺乏耐心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管理工作的开展。笔者认为,不论在什么时候,班主任都应当坚持耐心和细致的原则,在管理学生的时候,多几分耐心,学生犯错之后多听学生解释几句,了解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彼此理解和包容,这样会使问题更加容易得以解决,学生也能体会班主任的难处,积极配合班主任。此外,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还应当坚持严格要求的原则,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严格要求他们完成目标,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学有所得,在将来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这也是班主任在教学中应当做好的一项工作。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

学生的管理并不仅仅是学校和班主任单方面的责任,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不少家长在管理孩子的时候,抱着一种将孩子送到学校之后就由学校教师管理学生的心态,对孩子不闻不问;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成绩差,给自己丢人,不擅长与孩子沟通,也不太愿意管教孩子。这些做法显然不对,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这一阶段正是最需要家长对他们进行关心的阶段。

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教师也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可以利用一些网络交流软件,如QQ、微信等,使班上学生家长能够有一个交流管理经验和思想的场所,这样也能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出谋划策,及时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5.正确处理网络与学习的关系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但是网络也犹如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的时候,网络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运用不当的时候,则可能会带来较大的危害,贻害无穷。中职学生对网络的接触也比较多,大部分学生都拥有自己的QQ、微信和微博等网络虚拟软件,利用这些软件,学生可以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给中职学生的生活带来了更为有趣的感受和体验,但是也容易使学生过度地沉溺于网络,无法自拔,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班主任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要正确处理网络与学习的关系,尽可能地将网络的正能量发挥出来,使学生能够正视网络的使用,合理地安排学习和娱乐。如在班会课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为了使学生更为清晰地认识到树立正确的道德教育价值观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截取一些微博上的新鲜事例,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能够逐步感受到网络对自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更好地开展教学管理。

总之,班主任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烦琐的工作,在新形势下中职班主任要做好管理工作,使自己的管理模式适应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蜃龊玫氖虑椋这需要班主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持之以恒,才能做好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李红霞.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困境及解决对策[J]. 才智, 2016(32).

[2]谢艺芸.保持与学生的距离――基于职校环境中班主任的能力提升[J]. 新丝路(下旬刊),2016(11).

[3]孙宪萍.试论新背景下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2013(32) .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青春;叛逆;教育;小团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75-01

青春,是叛逆又张扬的季节,在懂与不懂之间,伴随着自以为是的执着,和情愫激荡的朦胧!

带着幻想和憧憬,进入初中校园的学生,褪去了过去的稚气,开始意识到自我,更加敏感、好胜、虚荣,自尊心更是与日俱增!她们自认为自己什么都懂,希望摆脱家长、老师的管束和监督,开辟自己的独立空间,主宰自己的生活与学习。而事实上,他们的心智并没有成熟,还不能独立完成自我约束和管理,特别是八年级的学生,心理和生理的急剧变化,往往使他们在一些人际关系的态度上会出现失衡。他们往往喜欢把自己摆在老师的对立面,以排斥的心理来看待教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表现出各种不良的倾向。特别是形成形形的不良小团体。

面对这种情况,采取简单急躁的教育方法是不明智,从容一点,可能会更好,在这方面做了些实际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仔细观察、冷静分析

教育,最为难得的就是要时时刻刻都保持一份细心、耐心和平常心。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时,简单说教或盲目的应对容易使学生产生不被理解,被强制的感觉,造成逆反心理,不仅使心理疏导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前提是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首先要做到“润物细无声”的观察,进而冷静分析学生,进而掌握学生的内心活动和真实想法。

人性往往含有两面,一面是刚、硬,一面是阴柔,两者并济,只是每个人比例不同而已。比如,女学生在校的时间里,她们比较乖巧、内敛、柔和。很少会表现出火爆、冷硬。但是,到了上学期,有六个女孩上课经常相互传纸条,课间和课后聚集在一起窃窃私语。这引起了我的注意,开始我不动声色,使他们以为未被注意。其实,暗中我一直在观察他们,同时在进行逐个分析。

最终发现,其原因由插班生引起。她们给班级平静的班里带来一股新鲜的血液,她们胆子很大,做事前卫,这给其他人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班里开始变得不平静,开始沸腾了,女同学爱表现了,做事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有所顾及。上课传纸条,交头接耳,穿戴方面发生变化,并且开始化装。

鉴于这种情况,我先从新生着手,告诉她们学生的规章制度和班规,并且说明她们的行为举止、穿着打扮容易引起不良后果。经过一番教育、引导,她们在行为上有所收敛。渐渐的,其他人觉察到了之后也就懂得了适可而止。

2.深入了解团体探讨的焦点

几个学生能走到一起,成为小团队,说明她们在某些事情或问题上有相似的看法。“不良小团体”,则可能就是“恶习相投”,在一起谈论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话题,甚至做不好的事情等等。她们的行为不仅危害她们自己,而且对班级的学风和纪律管理都不利。

在了解团体行为的前提下,还要深入了解小团体的焦点问题,比如,是因啥事让她们如此迅速地聚一起,进行如此频繁的接触,并且喜欢打扮,难道仅仅是因为青春期蒙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底调查,我发现小夏与初三某一男学生小张谈恋爱,而他又同时与初三的吴晓谈恋爱。吴晓知道了这种三角关系,就来找小夏,警告她不要与小张来往。多次警告无效情况下,吴晓出手打了小夏,并威胁她再不退出,就会使用更厉害的手段。小夏受到威胁之后,内心恐惧,为了寻求帮助和庇护,她就在班内拉帮结派,企图以人多势众保护自己,并且在学校里展开报复行动。因此,也就频发了她们会聚校园某个角落互相探讨、或在课上传递纸条等类似的情况。

3.引退“核心人物”,分化瓦解团队

老话讲“摛贼先摛王”。改造不良的小团体必须从核心人物入手,只要核心人物退场,那么联系这个团队的链条就不复存在,其他成员也就会逐渐疏散,自然而然,就能规避一些违纪现象。

为了报复,小夏在吴晓的饭盒里吐口水。刚开始吴晓未发觉,但后来听一个学生说她饭盒里被吐口水了,她就来问小夏了。此时,围观了很多学生,见我来就散了,我找了几个同学问原因,他们都说饭盒之事。因此我找来小夏,她否认了此事。同时我利用课间到吴晓,她说出了事情的经过。了解了经过之后,我对她进行了劝解,同时说明我知道她们之间的全部事情,发生的事情,已成为过去。希望不要为此事再纠解,努力去面对中考。同时告诉他的班主任,班主任从侧面进行劝导。整个事情平息之后,把小夏叫到一个只有我们两个人的地方,先进行了一顿严厉地批评,然后跟她一起分析这件事,让她自己认识到的错误。同时让她回家后写一份反思,把自己的错误和以后该怎样面对写下来。在她对此事进行了反思后,指出她这段时间经常跟几个女同学一起的违纪行为。同时跟她说明我理解她当时她的顾虑,但现在一切都解决了。她没有后顾之忧了,也就没有必需经常那样了,所以希望她们收回心,好好学习。她走之后,马上把其他几个成员集中起来,把发生的事情告诉她们,让她们帮我分析一下,这样解决可不可以,她们在讲得过程中,能认识到谁是谁非,同时她们也会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否合适,并且要求她们回家后每人写一份就此事的反思。

4.联合家长,沟通、配合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只有家校联合,共同构筑教育学生的铜墙铁壁,双方形成教育合力,学生才能健康的成长。过多利用家长,会降低班主任的威信。因此,解决好整件事情后请家长到校。而家长也是分两批请。首先请小夏的家长,告诉他整个情况,家长表示一定会和孩子好好的沟通,做好她的思想工作,多花时间观察孩子的行动。如有情况,会及时跟老师联系。之后我再请其他家长到校。告诉他们最近孩子在校的表现,而且她们几个走得很近,经常在一起商讨一些事情,他们纷纷表示孩子最近表现跟以往有些区别,但他没有在意,经过老师这么一提醒,真的该注意她们的行动,不能让她们频繁来往了。同时,要求班级原来与小夏比较要好两位班干部最近一段时间多与她来往。这样,经过两个月的时间,这个小团体终于解散了。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12篇

青春期通常被称作反叛期,青春期少年言行缺乏自我控制,叛逆言行时有发生,有的以过激语言,有的以攻击行为,有的以离家出走,有的以突破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约束的方式,对抗传统、抗拒规范、抵触良好教育等,来表现自己,张扬个性。近期媒体热议的发生在合肥的中学生毁容事件,就是一起罕见的极端暴力事件。

少年施暴者 事情发生在2011年9月17日晚18点左右,安徽省合肥市17岁学生陶汝坤,携带装满打火机燃油的雪碧瓶,进入曾经的中学女同学周岩家,在言语不合引发争执后,将打火机油泼洒向周岩并点燃,造成周岩面、颈、胸部严重烧伤,一只耳朵被烧掉,全身烧伤面积超过30%,烧伤深度达二度、三度。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未成年人实施如此残暴的侵害,陶家父母和周家父母各执一词,学校师生说法也不尽相同。陶父以公开发帖的方式,声称儿子和周早恋,周另有所爱,儿子没有控制好自己而实施伤害。周家人立即做出回应,认为陶家是在为儿子开脱。周母对媒体介绍,女儿原在寿春中学读初中,与陶汝坤同校不同班,陶追求自己的女儿,为避免陶的纠缠,女儿被迫转入撮镇中学,甚至休学一年以期摆脱骚扰。寿春校方说法是,早恋之事有耳闻。周岩勤奋好学,成绩中等偏上,并担任班级纪律委员;陶汝坤成绩不好,不守课堂纪律,性格较暴躁,叛逆性很强,但没犯过大错。

成长环境 网络盛传陶汝坤是又一个“官二代”,但据媒体采访证实,其父只是合肥审计局科级干部,所住小区是合肥高档社区,充其量算家境比较优裕。据知情人介绍,父母因为工作忙,陶汝坤从小是被爷爷奶奶带大的。父母为了补偿,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儿子,给的零用钱较多,但很少有时间陪伴他,更谈不上精神交流,所以他性格有些孤僻和偏激。

由家族老人、长辈带大的孩子,由于年龄相差很大,对老人来说,又是第三代,本来就有“隔代亲”,如果再缺乏父母的经常探望管教,其生活环境容易形成一个唯我独尊的小天地。一切皆以孩子为中心,一切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使孩子产生一种错误的观念,即没有事情办不到,没有要求不能满足。由于被过度保护,也缺少和同龄孩子的交往,性格孤僻、自私、暴戾,将这种心理行为带进学校和社会,在与家族亲友之外的人交往时,就非常容易产生矛盾冲突,发生攻击言行。

变形的心理

人格障碍 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是一个性格心理变幻莫测时期,身心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希望被承认成熟,被成熟接纳,而实际上常表现出幼稚。从儿童期的依赖,转向成年人的具有责任感,独立行为能力,自我意识的觉醒,意愿实现的强调,希望引起外界关注,希望对外界和他人具备相当程度的控制力、影响力。自卑、困惑、焦虑、暴躁、忧郁等心理问题较为常见。

有资料表明,被寄养的孩子,如果长期处于被宠溺的环境,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完全无需自理的习惯,就有可能会出现心理障碍,被称作“青春期综合征”。表现形式虽然因人而异,但如果发展不好,容易形成人格发展障碍。比如以多疑、偏见固执,防卫攻击心理为主的偏执型人格;情绪极不稳定,强烈的暗示性和突出自己为主的癔病型人格;以明显的反抗权威,无理取闹,使他人不安为快,道德观念差,行为失控为主的人格等。这几种人格障碍患者,如果得不到疏导和治疗,就有可能产生暴力言行。

暴力倾向 具有暴力倾向的人,一般有强烈的征服欲和控制欲,动辄威胁人——如果你不服从我,我就如何……喜欢用命令式词语讲话。

从公开的一些信息可以看出,陶汝坤虽然案发前并无严重的暴力行为,但言行却表现出十足的攻击性。比如,陶汝坤在“寿春中学吧”的发言,无论内容是否与其有关,是否涉及他个人利益,均以展示暴力语言为主,并充满挑衅意味。

从受害者周岩的自述和其他知情朋友的叙述中,更能看出陶汝坤独占欲、控制欲很强的异常人格。原来在初中和周岩是同学时,是陶单方面要求恋爱,并强迫周和他当众装出很要好的样子,否则暗地里就会打骂、关厕所。陶还曾威胁,如果周父母不同意,他们就“死定了”。案发那天,陶来找周,要求其答应高中三年不许恋爱,如果被发现有人追求,她就“死定了”。 这类用词,与陶在网络跟帖的风格很一致。当周抗议说“为何要听你的”后,陶立即拿出事先放在包里的打火机油浇在周岩头上,随后点燃。周的小姨把火扑灭后,要求陶打电话叫救护车,陶竟冷漠地说“你自己不会打啊”。在救护车到来停在楼下时,周竟被陶拦在楼梯口,威胁她对家人谎称不慎被烧,如果报警,自己最多一周就被放出来。

如果说初中阶段,陶在追求周的过程中,采取打骂行为只是缺乏自制力,那么在17岁时亲手制造毁容惨案,则充分显示出陶是有预谋有计划的犯罪,而不是激情犯罪,并且其心理已经扭曲,对周毫无感情可言,他关注的是自己的安全和免罪可能。

如何预防悲剧

深度剖析 毁容案发生在去年9月,真正广为人知是在今年2月,社会反响猛烈。百度已为此创建 “毁容门”和相关一系列词条,凤凰网、腾讯在事件发生后所作专题评述,以翔实的例证,条分缕析,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施暴者的人格心理和深度背景。

这几个观点相对中立,以普通网友和青少年为受众主体的品牌网,对此事件表现出的高度关注,以及几乎一致的谴责罪犯,同情被害者的观点立场,显示出网络群体基本道德素养越来越成熟,不再选择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态度,甚至曾经风行的逆反言辞……

青少年模仿性很强,尤其在叛逆心理作用下,对于反权威、反传统、反道德意味的信息非常关注,易受影响。陶的朋友也说,陶喜欢看暴力血腥视频,自称感到很爽。陶的网络语言和观赏偏好,并非个例,在网络更不算罕见。因此,由于此案的被曝光,媒体尤其是网络的态度明确,对于热衷网络的青少年和家长、学校及有关方面来说,可以从悲剧得到警示。即大众传媒包括网络,应意识到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不要过多渲染暴力色情以及倾向,来迎合青少年的不良心理。

未雨绸缪 “心理学家弗洛姆总结过一种权力型人格,就是指一个人强烈渴望别人顺从自己的意志,一旦不顺从就会让他怒火中烧、暴跳如雷。家庭、尤其中国家庭是这种人格最容易施展的场所,因为中国家庭给了这种人格最少的制约。”独生子女时代,尤其在城市和家境较好的家庭,每个孩子都是小太阳、小皇帝,集几代人的宠爱在一身,在塑造性格心理最关键的几个年龄段,孩子们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教育,往往会将儿童天性中的自私、任性、骄纵,保持并定型下来,延续到少年期甚至成年期。独生子女就会比非独生子女更易形成权力型人格,因为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分享,什么是忍让,什么是关爱他人。

正因为当代的中国家庭,仍是以独生子女为主,所以对于唯一孩子的成长更需要集中和密切的关注,加倍投入心血和精力。但并不等于说,家长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要事无巨细,严查深究,甚至紧盯不放。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觉得自己已经接近成年,有急于摆脱家庭、师长约束的倾向。因此,对于青春期少年的言行心理关注,要讲究适度和科学。

作为家长,首先要管理和调适好自己的心态,比如家庭矛盾,来自工作、社会和竞争的压力,比如常见的“青春期遭遇更年期”,由此带来的负面情绪,尽量少在孩子面前强化,更不能以孩子作为宣泄对象,以免激化矛盾,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

此外,家长还应了解和学习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不能只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还需时刻关注孩子的精神生活。未成年人正因控制力不如成年人,所以不良情绪也容易暴露。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13篇

论文摘要:面对青少年的逆反心里,家长要尽早了解青少年出现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要学会早重和理解孩子,正确对待孩子的琦与借,从实际出发,善于发几孩子自考的优点,但赞贾要适度,不能一味地表杨和赞赏。

事例一:午夜,阵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吵醒,来电显示的是班级里的学生家长,睡意朦胧的我接了电话,那边传来家长焦急的声音,“老师,不好意思,半夜打电话来,我是小军的家长。小军在傍晚时和我们吵了一架就走了,到现在还没回来,我们出去找了很久也没找到,您能不能告诉我班级里他好朋友的电话,我打电话问问看,看小军有没有去他们家。”事后得知是因为小军的家长误会了他,在他极力解释后,还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失望的他走出了家门。

事例二:一天,我们班的小辉没有来上学。他的父母关系破裂了,小辉跟了父亲。于是,我拨通了他爸爸的电话,他说“我在宁海工作,昨晚没有回家,不知道他今天为什么没有来啊?可能又去上网了,等我回去到网吧里把他找出来,一定狠狠的打他一顿。”是的,小辉的平时爱好是上网,他爸爸最恨他上网了,因为小辉为了上网经常把家里的东西便宜卖掉,比如他的自行车,卖十元钱,他爸爸的电瓶车卖一百元钱;或者他趁爸爸不注意时干脆偷爸爸口袋里的钱;再或者偷同学的自行车卖掉……几天或几十天没钱后才回家,而当他回到家里,等待他的就只有爸爸的暴打及整夜下跪等惩罚。

事例三:作为班主任老师我还经常会听到家长说这样类似的话:自从上了初中,我家的孩子变了,变得很内向,每当我说他的时候他都一声不吭,不管你说什么,他就经常跟没听见似的,跟他说的什么事,简直就是对牛弹琴,不知怎么回事。假期里,他每天不是写作业就是自己闷头上网玩游戏、聊天,对家长不理不睬。最过分的是,前两天父母想跟他好好沟通一下,谁知没说几句话,他就顶撞说:“我就是不知好歹!不可理喻!”还在自己的房间门上贴了“请勿打扰”几个字,气得家长无话可说。

以上三个事例中的学生的表现,归根结底都是学生的逆反心理在做怪,所谓的逆反心理就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状态,在十四至十八岁的青少年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对家长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心存对抗,他们内心也明白按照大人的意愿行为做事的合理性,但他们却有意违抗父母的意志,只在乎和父母对抗时的快感,看见父母生气、伤心自己反倒高兴,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往往心中忧虑,却没有什么解决办法,束手无策。

青少年这种叛逆心理的出现打乱了正常的家庭秩序,也给自己制造了成长中的烦忧。家长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呢?

爱荷华大学的Ronald L.Simons及其研究同仁发现:“父母在孩子中学时的管教是十分重要的,孩子这个时期的行为可作为青少年时期的指针。他还补充道:“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避免让孩子违法犯纪是十分费力的,父母在这个时候应该帮助自己的孩子走向正途。”

显然,父母的教育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得当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在选择怎样的方式时应该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首先要尽早了解青少年出现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

家长如能认识到他们需要尊重这种变化,学会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和立场上和他们倾心交谈,则会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

2要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

在上述第一个案例中,如果小军的家长能够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先听听孩子的解释,了解小军此时的心理需求是希望家长理解他,信任他,家长就不会使得小军这样的青少年离家出走了。

3要找出他们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

像上述案例二中所提到的那样,如果爸爸找到小辉为什么那样喜欢上网的原因是什么,解决的方法或许就不会这么粗暴了。小辉没有了母亲的关爱,爸爸每天又忙于工作经常不在家,刚刚十几岁又活泼好动的他怎能耐得住寂寞,每天自己乖乖地在家写作业呢?他们的矛盾一次次恶性循环,使得父子之间最后剩下的就只有埋怨和怨恨了。相反,如果爸爸能够多关心小辉,多抽时间陪陪他,多讲道理,再加上适当的鼓励,而不是犯了错误就打,那样至少可以让小辉感受到深深的父爱,让他意识到家是他永远避风的港湾,而不是只有爸爸的责骂和毒打之地……

4要从实际出发,善于发现孩子自身的优点,但赞赏要适度,不能一味地表扬和赞赏

赞赏是孩子获得成功后家长给予他们的肯定和激励。一般来说,赞赏是一件好事,然而对孩子一味地赞赏却未必是件好事了。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有许多孩子因为比赛或是考试失利就大哭大叫的呢?这说明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很差,赢得起却输不起,他们心理极其脆弱,一旦遇到矛盾难以解决,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萎靡不振。因此,家长对孩子的赞赏要掌握一定的尺度,要学会在赞赏中批评,在批评中赞赏,使孩子既能尝到甜的滋味,也能吃到苦头。对于孩子一向较好的方面,家长只要给予一般鼓励,对于应该能够达到的水平,家长只要给予一般的肯定就可以了,以免赞赏过频,滋长孩子的傲气。

5正确对待孩子的对与错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14篇

绘本――“画出来的书”,它以图片和文字共同担纲讲述故事、表达情感。绘本作家通过绘图与文字的平衡来表意和营造阅读氛围,让读者在绘图的写意与文字的点悟中获得闲适的阅读体验。10年前,台湾绘本作家几米的世纪末之作《向左走,向右走》点亮了成人绘本这一新的图书形式,图书市场上掀起了一阵绘本热。10多年来,风潮从一阵变成了阵阵,并且愈演愈烈,如今奈良美智(日本绘本作家)又已成为当下绘本艺术里的风尚标签。

回顾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我不是完美小孩》(几米,海豚出版社,2011年4月)、《雏菊人生》(吉本芭娜娜、奈良美智,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4月)、《奈良美智-横滨手稿DRAWING FILE》(奈良美智,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1年5月)、《阿狸・永远站》(Hans,凤凰传媒出版社,2011年5月)、《奈良美智・用小刀划开》(奈良美智,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1年11月)等又一批绘本图书在中国内地出版,绘本热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年代,并且已经从艺术家的先锋探索走进大众的图书生活。

“我”与读图时代

只要翻看过这些绘本图书就可以发现,它们几乎都在用图画去讲述一个“我”的故事,表述“我”的内心独自。在追溯“绘本热”起始的时候我们可以有趣的发现,奈良美智与几米两位著名的绘本作家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开始了绘本创作(奈良美智于1997年出版了第一部绘本《深深水坑》,几米出版第一部绘本《森林里的秘密》是在1998年)。当绘本还未成为风潮的时候,这样的时间的一致性不是来源于仿效,而是来源于共鸣,它也不只是巧合,而是一种必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也是如此,当中世纪的欧洲社会发展到要突出人的价值的时候,艺术家们的作品纷纷在人文主义的思潮中找到共鸣,或者说,正是这些作品促成了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形成与加深。绘本的意义虽然不能等同于中世纪的人文主义思潮,但反观几米、奈良美智等人的绘本作品,一个共同点就是用简单的视觉图画直视“我”的内心,表达“我”的精神世界。有时候,整本书里只有一个“我”,“我”的碎碎言语,“我”的怪怪思绪。奈良美智说,他的画不是针对他人,而是面向自己内心所画的画,“是一种活着的证明,也是一种力量”。或许就是在世纪之交的前后,世界的潮流已经从冷战、意识形态阵营、经济危机中挣脱出来,开始真正关注个体自我、内心,关注“我究竟在想什么”。在同一时期大众文化的其他形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点,个体的存在感与表达欲的攀升体现在逐渐兴起的百姓讲述类电视节目和花样繁多的群众参与类比赛、选秀节目中。与这些相比,成人绘本是新的视觉化的话语表达与图书这一最为传统的文化形式的沿革性的告白,仿佛宣告着“我”时代的到来。

在速食的读图时代,绘本对自我内心的剖析也融于视觉化、碎片化的表达中。绘本的游戏规则是,整本书是一个主题,而书中每一幅绘画的表意都较为独立。在大幅图画的视觉冲击力下搭配寥寥几语碎片式的文字,读者与作者之间已经培养出了直接、快速、轻松的审视内心的阅读习惯。在几米的《我不是完美小孩》里,一个闭着眼躺在浴缸里的小孩冒出内心的泡泡:“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但你们从来也不是完美的父母,所以我们必须互相容忍,辛苦且坚强的活下去。”一个坐在云彩上双脚蹬着大象屁股的小孩睁着大眼睛问:“大人都说孩子的天空无限宽广,难道大人和小孩的天空不一样吗?”充满童趣的绘画和孩子般单纯、质朴的简短话语为读者营造了轻松的阅读氛围,看似儿童的独自也能够触动大人,让读者在审视内心的阅读过程中获得心灵的休闲。绘本作者带着自己的际遇与思考绘画出他们的告白,不同的读者经历着不同的人生,却都能在这些绘本作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告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灵城堡,但人类的心灵世界一定是共通的,而绘本关注的就是这些心灵的共通点。

孤独与疏离

许多绘本作品的关注点都在于孤独与疏离这一永恒的人性话题与社会话题。独生子女的一代已经陆续长大,他们经历了城市楼房格子屋里的孤单童年,在成长中努力跳出自我的圈子与世界交谈,当终于找到一个社会圈子栖身的时候,却发现孤独一直潜藏在内心里并且无法被消解,心灵的栖息地并不那么容易寻找。奈良美智说:“孤独与疏离感是我创造的动力。”因此当我们看到奈良美智笔下那个时而不怀善意的斜视、时而略显温和而又冷冷地直视读者眼睛的怪眼娃娃的时候,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内心。带着惶惑,带着不安,伴着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在世界面前,我们仿佛只能冷眼旁观。正如几米所说,“再怎么挣扎,也游不出这透明的界限。”绘本作品带来的强烈共鸣释放出了读者心里的孤独感,它虽然依旧存在,但被理解的过程也足以让读者内心热泪流淌。

在“宅”文化流行的当下社会里,孤独似乎成为了一个群体的狂欢,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共享着孤独的状态,对孤独的群体性认同营造出了“绘本热”的氛围。无论是几米的小人儿、奈良美智的怪眼娃娃,还是Hans的阿狸,每个主角都会先入为主地把自己置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就好像一个轻微的自闭症患者自然地把心事通过儿童式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一样。这刚好迎合了读者的潜在心理,其实无论成功者还是漂泊者,都会或多或少出于无法弃置的自我怜悯之心而相信,自己的某一部分灵魂是孤独的,是平日里无法向外界表达的。引起读者共鸣的也许是人们从绘本作品中感受到了一种自身感觉的被唤醒与被点燃,即自我被积压许久的内心与现实世界隔阂的疏离感的爆发。

《雏菊人生》是奈良美智和与村上春树、村上龙等著名作家齐名的日本当代文坛天后吉本芭娜娜合作的绘本插图小说,这又是绘本与传统图书的一种新尝试。这本书描写了出生在单亲家庭的雏菊,在儿时一场雨天的车祸里又失去了母亲,幼时挚友的离去也让她一直生活在现实的孤独与过去的回忆中。雏菊对母亲逝去的回忆就如同车祸发生时的大雨一样无法停止,在那个生死边缘,她感觉仿佛是母亲灵魂的强大力量把她从死的边界按回到生的躯壳,但母亲却从此远去了。在奈良美智的绘图《妈妈的灵魂》里,倒在地上的大头娃娃瞪着惊慌失措的大眼睛,口里流淌着鲜血,表达着此刻近在咫尺的亲人从此即将远去的处于生死临界点的恐惧和疏离感。吉本芭娜娜在《雏菊人生》的后记中说:“这(本书)主要应该归功于富有特色的插图,奈良美智先生画里的意境一直影响着我这部小说的创作。”在这本书里,多幅绘本式的绘画已经不是传统的辅助文字的插图,而是放置在书首开篇的起到结构性意义的重要叙事部分,这些绘图奠定全书的基调,引导着读者的阅读心情。不一定每一个读者都经历过生死的极致,但孤独感存在于城市的

每一个角落,也许正是这些角落里的心灵碎片在奈良的怪眼娃娃凝视下找到了一点共存的温暖,从此,孤独就不再那么孤单。

真诚与叛逆

吉本芭娜娜形容奈良美智的画是“因沉痛与孤独而异常冰冷的世界,但内心绝不是恶的。尽管在这个年代要始终保持真实和诚恳是相当困难的事情,但奈良是真诚的,对此我深信不疑”。也许是城市生活总充斥着让人感到内心疲倦的复杂、忙碌、压力、伪装等,置身于其中,人们反而格外向往孩子般的单纯、真诚,哪怕是真诚地讨厌什么,也会特别渴望青春期般的叛逆,藐视权威与规则,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想做。在《奈良美智・用小刀划开》里,天真的小孩子手上拿着锋利的刀,刀尖甚至还滴着鲜血,在布满伤痕的小孩子的脸上长着一双冷酷的斜视的眼睛。这些令人倒吸凉气的绘画直抵读者的内心,奈良美智用小孩子天真的敌视反应表现大人世界的复杂与伪善,但这种敌视的反应更多是出于在内心的孤独世界里自我保护的防备,而非恶意的攻击。这种表达方式让叛逆的主题不再突兀,反而让读者感到作者的真诚。

在《阿狸・永远站》的开篇,阿狸说:“大熊,这个包装袋上写着保质期是永远哎!”大熊说:“,除了蜂蜜不会变坏,这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会是永远的呢?”对于大熊来说,爱吃蜜是最真诚的一件事,蜂蜜就是世界的快乐源泉和道理,大熊用蜂蜜去衡量一切,蜂蜜的不变和其他万物的善变即是它对世界的认知。这个对白的天真和单纯让读者会心一笑,同时,简单的常识所引发的道理又让我们思考,世界好像确实是大熊所说的这样,只有蜂蜜永远不会变质,其他的一切都有变化的可能。本书开篇所投射的无安全感正是现代人对于表面平和的生活的精神叛逆,当年轻人迷茫于前途未来、中年人迷茫于精神空虚的时候,人们只有在现实里为生计继续忙碌,在精神上从两千多年前的“仁义礼智信”的古典哲学中寻找文化和道德的安慰,但这些却在生活中找不到完全相符的社会现实。绘本里一只大熊用蜂蜜的常识回答着阿狸孩子般的真诚问题,答案的表述虽然简单温和,却潜藏着人对现实的质疑和叛逆,带给人们启发与联想。

心灵的治愈

大多数绘本作品都有治愈系的特质,那些对自我内心的剖析、对孤独与疏离的宣泄、对真诚与叛逆的表达,最终是为了让读者的心灵得到休闲和治愈。“治愈系”是近年来的热门词语,治愈系文字、治愈系音乐、治愈系绘画陆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治愈系”的作品没有严格的分类要求,而是从人的内心感受出发,以期帮助读者平复心绪、忘却烦恼和忧愁、重拾幸福与希望。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繁杂而忙碌,天天处于生计、人际关系的压力中,内心迫切需要一种非功利的、简单的、可以速食的精神食粮。绘本作品温馨婉约的文字与时而温和时而犀利的绘画,在赏心悦目之中把人们的生活和情感甚至是苦痛的经历表达得平和而深刻,满足忙碌的现代人精神小憩的需要,给读者带来心灵休闲的感受。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15篇

一、了解孩子,当孩子肚子里的“蛔虫”

很多父母,因为不了解孩子的个性,对他们采取不当的教育,这样往往会让孩子养成叛逆的心理,结果也会适得其反;一些父母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保姆管教,自己却很少关心,久而久之便和孩子疏远,无法沟通。因此,了解孩子,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这样孩子很容易接受,这也是“因材施教”的一个方面。孩子在每个年龄都会有变化,观察孩子、了解他们在每个阶段的性格特征、爱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学前教育的孩子,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很大,在学习方面认知能力比较小,但是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时候我们就要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一般来讲他们的要求都很低,就是一些玩具,或者漂亮的发夹、帽子等等,或者周末要求去游乐场等等,陪伴孩子满足他们幼小的心灵,于此同时再对其进行教育。比如,带孩子去游乐场的时候,教他认识一些新事物,不明白的地方要多问(如,不知道买票的地方,学会问游乐场管理员,得到回复之后记得说谢谢等),在了解孩子,满足孩子心理的过程中进行教育,这样孩子不但不会有叛逆心理而且也对学到的问题也会记忆犹新。

二、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家庭环境至关重要。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我尽量保证晚上不出门,及时有事也会安顿孩子睡下之后再去处理,夫妻之间有矛盾也不在孩子面前拌嘴,尽量让家给孩子温馨的感觉。

三、做孩子最好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生活中,作为母亲,最重要的就是给孩子最好榜样,让孩子在我们正面、积极的引导下健康成长,在某种意义上,父母将会决定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在生活中一定要扮演好角色,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孩子,自身的缺点要尽快的改善,做好孩子的榜样。在生活中不论大事小事,我都会考虑再三,不论言行举止还是行为习惯方面都做了一些改变,给女儿做好榜样,让她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给孩子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对于孩子而言,也是一样的,小学1年级的学生,正是自信心培养和树立的关键时期,他们很容易受挫,所以在作为家长一定要特别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信心,特别是在面对孩子成绩的时候,一定要正确对待。如,孩子成绩差的时候,不要直接批评他们,可以和他们一起看下试卷,找找原因,买一些孩子平时喜欢吃的零食,一边和孩子讨论出错的原因,一边分享零食,减低孩子心中怕挨骂的压力,对于出错的地方让孩子铭记,下次不要再出错,这样让孩子发觉自己的错误,又及时纠正,让孩子铭记,进而提高孩子的成绩。

五、培养孩子的勇气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16篇

一: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四:孩子身心发展时的情绪恶化。

五: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太少。

从我个人而言:我在十三四岁时也进入了一个叛逆期。在这段时间内一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心情就很暴躁。在这段时间内父母的教育就非常的重要,首先不要打孩子,因为孩子在这段时间的想法很极端。会使他产生一种不健康的想法,孩子就容易学坏,或者离家出走,更为严重的就是自杀。在我国发生这种情况很多,所以打孩子是我非常反对的行为,也是法律不允许的做法。这时父母和孩子就应该多一些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尽力去疏导和指引孩子,让他走上正确的道路。

家庭是应该让大家感受到温馨和快乐的地方,而不是痛苦。家庭里不应存在家庭暴力,单亲家庭的父母更应该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另外,家长的道德品质也是会影响到孩子的素质,所以家长就应该做一个好的表率。

那作为孩子又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也应该主动的和父母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烦恼,多关心父母,理解他们,换位思考。要知道父母做的一切都是一心为了孩子,无论是对是错,都是希望孩子过得好。你最应该相信的人就是你亲爱的父母了。

作为父母,你应该相信你的孩子是天下最棒的;作为孩子,你要相信你的父母是最好的。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17篇

素质教育要求面对全体学生。对于多数学校的多数班级来说,“面对全体”就必然面对为数不少的“后进学生”(柳斌)。它告诉我们:只要有学生存在,就一定有后进学生或者问题学生存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色、与众不同的孩子。”在与问题学生的“斗智斗勇”中,更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机智,我们的教师生涯有时会因为他们而精彩。那么如何更好地教育他们,促使他们的转化呢?笔者结合两个案例,谈谈自己的认识。

【案例描述】

案例1:

上学期我们的班的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极差,屡次被任课老师投诉(该生因为沉迷网络,夜宿网吧,导致成绩一落千丈。后来经过多番教育,虽然决心认真学习,无奈此时已无法跟上正常的教学,课堂经常上发出怪声,说话等)。在尝试过多种教育方法无效后,只好叫家长过来,当时我陪他一起去打电话,以防“失踪”。走到电话亭,他突然折回来,对我说:“老师,我妈妈现在肯定在睡觉,能不能迟点再打,先让她休息下。”(他家里开超市,他妈妈负责夜班,当时下午正好在家休息,而且那段时间她身体有点不适)。我当时一惊,被他的这份体贴和孝心感动。因为这个学生在我心目中,有点“冥顽不灵”,任凭我们老师家长如何劝导,都难以改变,反而行为举止越加过分,我觉得这样的学生,已经没什么弱点好攻克,同样亲情对他也毫无作用。但是刚才他的表现,让我意识到自己错了。我答应了他的请求,暂时不叫家长。当然我也不放过这个机会,我要求他和我去操场走走,在轻松的氛围中,他跟我说了很多(以前他在我们面前,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沉默对待)。他比较听他妈妈的话,而且也能体会妈妈的辛苦,但是因为一时沉迷网络,学习下降,等他想回来好好学习的时候,课堂上已经完全听不懂了,于是他只能弄点小把戏来打发上课时间。他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控制不住,就因为表现不好,他叔叔都不让他的表弟跟他玩,怕被带坏。由他的真诚的倾诉,神情以及最后的泪水,我发现我得重新认识自己的这个学生,也就是这次以后我感觉他乐于跟我说他的想法,也比较信任我了。所以至此后我经常找他谈话,他也慢慢主动过来跟我倾诉了,答应我的事情也慢慢能做到。

我想即使再怎么难以教育的学生,其实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是脆弱和孤独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弱点和软肋。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不能采用空洞的说教,一味的指责,或许我们更应该静下来,想想办法,让他们开口说说他们的故事,倾听他们的心情以及他们的感受,真正关心他们,耐心对待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有所感悟吧。

案例2:

我们班当时还有个男生,初一刚进来时,成绩比较好,但是他的青春期叛逆来得特别明显,说话比较冲,不爱学习,爱打扮和玩闹,总是和任课老师出冲突。家里父母对他比较宠爱,虽然表面上有批评教育,但是内心很宠溺,对他也有求必应,他也清楚父母对他的爱,但是就是很难改正自己的陋习去认真学业。多番的谈话连我都有点放弃,自己都在想怎么会碰到这样的学生,“自恋自私”。又一次他在语文课上和老师起了争执,当时的他异常生气和激动,甚至放出狠话,我看情形不对,只能先带他回家。一路上,一个175个子的男生,一直在掉眼泪,这是不曾有过的,我想他可能受了很大的委屈。认识到这点,我心里对他的“偏见”暂时搁下,慢慢问出事情的原委。平时感觉到差生老是会用一些理由掩盖自己的错误,或者说谎或者“轻描淡写”,但是那天,在送他回家的三轮车上,我感觉到他是真诚的,所说的全是事实。他的父母亲看到儿子回家,心里也知道是怎么回事,我阻止了欲嘀咕孩子的家长,观察了他家的环境以及他的学习环境。他妈妈对我说,自己的儿子这学期开始,明显懂事多了,自己一个人坐到“地下室”小隔间里(因为一楼他们家租过来做生意,平时顾客上门比较吵闹,小隔间比较安静)打算初三认真努力一年,因为他想考二高。他妈妈还对我说,孩子真的认真多了,每天回来先做作业,单元测试前也紧张地睡不好。这跟他之前给我的印象完全不同。后来,我就特别关注他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时不时主动关心他的学习,他也能对我报以感激和心领神会的微笑,当然他也在慢慢的变化和进步当中。

这件事也让我看到,往往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心中都已经有了“模子”,他们得到比较少的关爱,他们的变化往往被忽视掉,这样的忽视以致于扑灭了他们原本想改变自己的决心。

【案例反思】

繁重的教学、班主任工作和初为人师缺乏教学经验的我对经常犯错的学生失去了那份冷静,少却了那份耐心和真心,就知道简单的说教和无奈且无情的责骂,有时甚至搬出家长来救场。当这些都无效的时候,就可能消极,或者对个别学生放弃,冷处理。其实学生毕竟是孩子,偶有一些过失,在所难免,教师应该想办法用真心去敲开他们紧闭的心门,唤回他们迷失的心灵,我们应该相信 “拨开乌云总能见彩虹”,对于逆境中的孩子更应该给予帮助。

一、用公正的心对待学生,给他们表现的空间

对于问题生来讲,教师的不公正,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无法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抬起头,不仅对自己还能学好失去信心,更会扭曲他们的心灵,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对与教师而言,我们的不公正,会让我们丧失重新认识一个学生的机会,我们可能偏执地认为“朽木不可雕也”,从而不给他们任何重新来过的机会。其实“朽木可逢春”,教师公正地对待问题学生,才能让他们有改进的信心和勇气,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公正地对待逆境中的孩子,对于他们的丁点进步都给予由衷的赞赏,给他们表现的空间。

二、用真诚的爱心温暖学生,给他们成长的“阳光”

爱心是教育的基础。处于逆境中的学生,他们更需要别人真诚的关爱。他们行为表现偏差,总由一定的原因造成,事实上这阶段的孩子还是很单纯的。如案例中的学生,一个是由于父母生意繁忙,疏于关爱;一个是父母有点溺爱,他的叛逆情绪没好好疏导。其实班主任老师只要真诚的关心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异常及时帮助,我相信很多问题都可以避免。在管理班级时,我们只有真诚的付出,才能得到孩子真诚的信赖。真诚的爱心,给予学生充足的成长“阳光”,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三、用坚韧的耐心感化学生,给他们转变的机会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18篇

摘 要 中学生历来都受到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及家长的特殊关注,逆反心理是中学生这个群体的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本文从探讨了逆反心理的本质、阐述了逆反心理的表现,对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成因,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 中学生 逆反心理 思政

一、逆反心理的本质

人们对逆反心理的定义,目前争议很大,《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为“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换言之,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从结构来看,逆反心理是认知、情绪和行为倾向三者的有机统一。逆反心理的认知成分是指对逆反对象的理解、感悟和评价;情绪成分是指依据自身的价值出发对逆反对象的抵触情绪,表现为对客观对象的反感或者厌恶;行为倾向是指对逆反对象意欲表现出来的行为,即逆反行为的准备状态。

第二,从特性来看,逆反心理依赖于盛会存在但又高于社会存在,是社会依存性与相对独立性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它是客观存在的反应;另一方面它主体依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对客观对象进行甄别,进行加工改造,逆反心理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它产生于客观存在不符合主体需要之时,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则不会产生。

第三,从作用来看,逆反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很多人认为逆反心理非好即坏,这是不对的,逆反心理是人脑对一部分客观事物的正常反映,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可能产生,至于评价逆反心理的好与坏,一定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抽象地谈论它的积极与消极与否是不正确的,因而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其判断标准是看某一逆反心理能否对客观事物进行正确反映。

第四,从存在来看,逆反心理是相对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某种逆反心理一经形成,将持续较长时间不易改变。每当对象一出现,就以相同态度待之,从而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但是,逆反心理又是一种可变的社会态度,在导致逆反对象的条件根本变化后,原有的逆反心理也会逐渐淡化,直至消失。

二、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中学生由于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和家庭的原因,造成了客观环境与认知的冲突,而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方面:

一是否定正面宣传而从反面去思考。有相当多的中学生在学校里,质疑和否定学校领导、老师的宣传,在家里与自己的父母对着干,他们看待社会问题,往往以偏概全,好钻牛角尖,特别是看到社会上一些消极腐败问题而片面扩大化,甚至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对社会的正面舆论和宣传从心理上抵触。

二是质疑甚至否定权威,对权威和榜样苛刻求全,吹毛求疵,进行否定。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往往习惯于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感化学生,可是学生们并不买账,他们认为家长们是在欺骗他们,有什么特别的企图,而且根本的怀疑里面的英雄或者榜样事迹的真实性,或者吹毛求疵,进行否定,进行心理上的排斥。

三是热衷于标新立异,对正确的价值观嗤之以鼻,反而对不良的倾向产生情感认同。他们喜欢穿奇装异服、染怪异的头发,唱非主流的歌曲,多有早恋的倾向。他们不认为学雷锋做好事是光荣的,而认为是傻帽,对班集体里乐于助人、关心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同学进行肆意讽刺、挖苦,热衷哥们义气、打架斗殴等等。总之,对正确的主流价值不屑一顾而我行我素。

四是反对思想政治教育、漠视纪律与规章制度。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不符合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

三、中学生心理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一是先天生理的原因。心理学研究表明:进入青春期的少年电脑的机能日趋发达,思维日趋活跃,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较大提高,能够对事物进行独立的批判,很多复杂的思维形式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特别是逆向思维的形成。但是这个阶段青少年的还处在碧水蓝天的校园,很少接触社会,思维的运用也欠成熟,对待事物的见解和观点容易偏激片面,同时青少年往往自尊心、虚荣心较强,不允许别人轻易否定自己的思维成果,把它看作是对自己尊严的强烈挑衅,对父母老师的管教产生强烈的逆反。逆向思维的形成,为逆反心理提供了基础,而思维形式的成熟与思维内容的贫乏为逆反心理提供了可能。可以说逆反心理是思维能力高速发展与社会经验相对停滞的矛盾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青少年人生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时期。

二是心理原因。进入中学阶段以后,青少年自我意识开始形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自我,思想上不应该再依托他人而存在,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思想独立的心理需要。即希望自己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思想表明自己思想上的独立,进而表明自己人格的独立,向众人表现出一个独立于别人的自我来显示自己已经长大。然而,在他们明白世界的规则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在碰壁之后,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抵抗心理,在没有适当而充分的发泄渠道的情况下,一旦有机会就会爆发出来,转变为言语或者行动上的对抗。

三是后天的社会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的悄然变化,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正在逐渐转为崇尚自我、强调个性。当前,几乎所有面向青少年的商品大到流行偶像、小说影视小到文具服饰,广告商无一例外的贴上“个性”的标签,标榜自己的商品是最有个性的,只卖给最有个性的人。叛逆已经由贬义词变为中性词,到了青少年眼中甚至成为了褒义词。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阶段,本身就存在逆反的基础和条件,当今社会在这种社会舆论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当代的青少年较之其“前辈”更不容易对自己做内省的思考,也就更不容易改变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表现出来当代的中学生逆反心理尤其严重。

四是家庭环境的因素。很多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并用很高的标准要求子女,但家长的期望水平未必与自己孩子的能力相符。较高的期望水平固然激励人奋发向上,但期望水平超过了可能达到的程度,则挫折和失败必然随之而来,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个性变态发展。家庭破裂使一些学生在家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形成孤僻的性格,产生自卑的心理;某些家长脾气暴躁,对子女要求过高,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子女心理压力过大;还有一些父母视孩子为“太阳”,无原则地迁就孩子,甚至包办孩子的一切……其结果,都可能导致学生执拗、暴躁、易冲动、刻薄、自私等不良心态的产生,稍不如意,就以吵闹、打骂等方式对抗他人。

四、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与对策

(一)要正确认识和看待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中学生逆反心理是在特殊年龄阶段基于特殊的心理、生理因素而形成的,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也是不可避免的。对逆反心理要有科学的认识,因势利导,做好说服教育。

(二)对待逆反心理要方法得当,积极有效

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和人格,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和学生做朋友,使学生在心理上亲近老师,有效避免逆反心理。其次是做事要公开公平、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评价学生要实事求是,不夸大,不贬低,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同时老师以身作则,垂身为范,使学生心底里对老师产生佩服和爱戴。再次,要真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用心交心,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亲手写了“爱满天下”四个大字。作为人民教师应把智慧和良心献给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对学生的关心关爱中,感化学生,无形中消除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要根据逆反心理的本质,使之明其理、激其情、导其行。在谈话的过程中不妨先站在他的立场上,然后因势利导,根据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指出错误以及不纠正错误所带来的后果,然后再问他自己该怎么做,最终把思想统一到正确的行为上。

营造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感受主人翁地位。要让每一个学生在班里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有地位的。譬如,让学生轮流当“值日班长”,组织班干部竞选,沟通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制定班级管理条例等,当学生有了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同时,对于那些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及时、公开的表扬,这样学生们就会产生一种主人翁意识。

要谨慎而有效的使用惩罚。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要通过惩罚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惩罚要谨慎,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使用,要充分考虑到惩罚的后果,是否超出学生的承受力,在惩罚之后,老师应该考虑做后续的跟踪疏导工作,增强其自信心,给他们创造自我改正的心理环境和现实条件,给他们机会,一旦看到有进步要多加表扬,促进其向好的方面转化。

(三)重视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预防学生的逆反心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家长首先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能以身作则,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能科学的认识和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其次,家长的教育方法要得当,溺爱、宠爱孩子会造就孩子叛逆的性格,要让孩子适当的吃苦,培养宽容、理解和尊重的品质。另外,家长还应该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范淑香.刍议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现代教育科学. 2008(5).

[2]谭月冬.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南方论刊.2005 (9).

[3]张宝光.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疏导对策.班主任.2006(8).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19篇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需要强调的是,后进生不是指由某些遗传或生理的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脑功能轻微失调 (多动症)等等的儿童,也不是指已经走上犯罪道路、“反社会行为”的“问题儿童”,主要是指在教育的主导影响下形成的特殊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在品德和学业两方面都比较差的学生。

但是不是每个后进生都能在后来进步,这取决于教师和父母,即教师对孩子的因材施教,父母对孩子的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特长,不要一味的看成绩的好坏来决定孩子的奖罚。“人之初,性本善”,有时候孩子调皮捣蛋是因为你对他的疏忽,他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你的关心。作为任课老师,一定要报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心去做后进生的工作,这样去转化后进生的学习才能成功。下面就针对我所带的某个班某门课上的学生来介绍我是怎样消灭差生的,供大家一起参考。

我所任教班级中,刘明在班里学习较差,主课成绩差不说,在一些常识课上调皮捣蛋,扰乱课堂秩序,甚至想让教师下不了台。主要由于基础较差,上进心不足,考高中的前途渺茫,对父母交不了差,,父母没时间管教。到了初三,想上进又一下子吃不了苦,受不了拘束。常想在某些方面展示一下自己,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自己的影响力,满足一下表现欲望,展示一下自己的聪明才智,但在实际中又没有什么值得拿出手的。由此,导致了借上课大喊大叫或在课堂上耍几个小动作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讲,作业经常不交,不完成。

我知道过多的责备可能使他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对他我进行了更多的关怀,课下时间对他进行教育、关心。在此期间我也常常把收作业之类的活动交给他,希望能锻炼一下他的处事能力。知道一个学生思想水平及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是一次教育,一次谈话所能及的,而要靠多次,多方面一直反复的教育。我反复抓,努力找机会去关心他。让他知道他的是被人关怀的。并且我给他树立了短期而明确的目标。不会的可以放过,但是会的一定答对。因此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和同学们相处也更加融洽了。

在此我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对他学生不要采取强压政策,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时期,关怀才是上策,但是不要一味的迁就他。还有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每个孩子都是很聪明的,要让他理解你的苦心。否则会适得其反。后进生的问题不仅是个学校教育问题,也是大家所关注的社会问题。让我们全面提高后进生的素质,共同开创后进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天地。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第20篇

关键词:日常生活;行导;疏导

一次坐公交车,看到一位母亲带着六岁的孩子去上学,孩子吃完早点后举着塑料袋问妈妈:“放哪儿?”妈妈随口说:“扔地上就行了。”然后孩子按妈妈说的做了,接着孩子把刚擦过嘴的卫生纸随手扔在了车厢地上,也不再征询母亲的意见了。此外看到孩子在商场哭闹,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与同学大打出手,与老师大吵大闹,找出不上课的理由,总是把别人的过错搬出来,而不反省自己,甚至叛逆、违纪。如此种种让你头疼的事,作为老师怎样才能让孩子改掉不良行为和习惯,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呢?

一、日常生活重视“说导”

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描述,当爬到山崖上的孩子不敢下来时,他完全可以上崖抱亨特下来脱险,但亨特以后人生路上遇到危险怎么办?总不能永远靠父亲吧,所以在儿子脱险过程中,亨特父亲只给予鼓励指导,一切由亨特自己去做,最终成功脱险。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让孩子去体验,激发他自身的潜能,自己排除险情,从而获得成功。

如学生考试没考好,孩子在这种情形下最需要的是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试卷的难易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以商量的口吻开导孩子,让孩子静心反思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积极正确的方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对待生活中的烦心事也应及时引导,矫正孩子的不当行为,让孩子以乐观的心态健康成长。

二、遇到事情注重“行导”

家长、教师要做孩子的榜样。做家长的要时刻意识到有一双天真无邪的眼睛在瞅着自己。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在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中国的儿童教育家孙敬修也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父母个人的范例,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父母的言行不仅影响到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时还直接影响到家庭教育的效果,影响孩子的一生。

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的行为。教师为人师表,是最直观的模范。从仪表气质做起,培养学生人格,当老师用雪亮的眼睛监督学生行为的同时,这几十双眼睛也注视着我们。教师任何不雅的谈吐、不当的装束和体态都会招致学生的议论、模仿和反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一个教师除了用教学艺术吸引学生,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

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事迷惘时,我们要及时点拨,指点迷津,当学生行为冲动时,我们要随时干预,做孩子行为的引导者。切不可简单粗暴,意气用事,只要承诺的事一定兑现,要有敏锐的眼光,处理问题不可草率从事。家长常向孩子灌输,在外在校不准吃亏,打了别人的孩子拿点钱,说点好话就行了。在学校犯了错,反正学校也不能把我怎么样,这都给教育带来了困扰。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交流、互相协作至关重要,家长学校交流平台的互相配合,多管齐下,利用有效资源引导孩子改正不足,充分发挥其长处,以饱满的激情健康成长。

三、人生历程需要心灵“疏导”

不知你是否发现,在家里当孩子自己吃饭时总显得慢吞吞的,而有两个孩子的时候则出现了抢食的现象,在校园里学生之间有了矛盾,当你一直批评一个学生时,他会说:“都犯错误,怎么老批评我一个?”在孩子的人生旅程中由于孩子的单纯与脆弱,受挫力差,不会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在与孩子缺乏沟通和信任的情况下,只一味施压,必然导致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以致出现了人间至亲至爱之间的一场战争,最终超出其可以承受极限并导致心理崩溃,酿成悲剧。这就需要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尊重学生,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我们应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理解他们的苦恼,引领孩子说出心里话,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应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中摆事实,讲道理,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同时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思想学习状况,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心理辅导的对策。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给孩子无私的帮助,才能让孩子走出阴霾,内心充满阳光。促进孩子身心人格的健康发展。

每当想到幼儿园里的欢歌笑语,小学生的活泼天真,中学生的青春激情,总让人对生活、对人生充满期待。当我们用平等、尊重与孩子真心交流,当我们让孩子有了面对挫折的勇气,当我们让孩子懂得了如何宽容、忍让和肩负的责任,把美德、善行传给孩子,必能使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叛逆期无疑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阶段。那些曾经天使般可爱的孩子,在这个阶段往往会表现出与家长不同的情绪和态度。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期,但也是一个能够加深家长与孩子之间联系的机会。那叛逆期孩子的心理疏导怎么做?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孩子度过叛逆期,共同迈向健康成长的道路。

叛逆期孩子的心理疏导怎么做?下面具体来说一说!

第一步:倾听的艺术

与孩子建立沟通桥梁是疏导的第一步。当孩子处于叛逆期时,他们内心充满了各种情绪,但却往往缺乏表达的途径。作为家长,我们需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不仅要听他们说话,还要听懂他们的情感,理解他们的感受。避免过早地给予建议,而是通过开放性问题来促进他们深入思考,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

我之前不懂得如何尊重孩子,总是用家长的权威教育孩子,从来不会倾听孩子,这样管教孩子基本徒劳无功,在高途美好家庭学习后,学会了如何跟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如何倾听孩子心声,现在孩子很懂事,也特别愿意跟我们沟通,还时不时的能跟我分享他的小秘密,爱学习也听话,我很欣慰!

这是他们的试听课:点此0.99元即可获得4天亲子教育课程+家庭教育电子资料

象征性支付0.99元,即可体验4天亲子教育课程,领取海量家庭教育电子料,分析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和应对方式,解答分析青春期的常见问题!

第二步:建立共鸣,而非争论

叛逆期孩子常常会与家长产生冲突,但在这个阶段,争吵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相反,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寻找共鸣点。回想自己曾经的叛逆时期,或许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情感。通过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类似经历,让他们感到自己并不孤单,家长是可以理解他们的。这样的沟通方式能够减少对立,加强亲子之间的联系。

第三步:尊重隐私,树立信任

叛逆期孩子的心理疏导怎么做?叛逆期孩子渴望独立,同时也需要家长的支持。在引导他们的过程中,尊重他们的隐私是至关重要的。不要过于追问细节,而是给予他们一些私人空间。建立信任,让他们愿意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历。这种信任不仅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第四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叛逆期孩子常常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困惑,这也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给予答案。通过提问和启发,帮助他们思考问题的各个方面,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度过叛逆期,还能够培养他们未来的自立能力。

第五步:积极引导兴趣爱好

叛逆期孩子可能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在这个阶段,家长可以积极地引导他们去尝试各种兴趣爱好。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还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积极的发展方向。兴趣爱好不仅能够帮助他们释放情绪,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耐心。

第六步:坚持正面沟通,树立积极形象

最后,无论在何时何地,保持积极的沟通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尽量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而是注重表扬和鼓励。积极的沟通方式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接受和尊重的,从而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叛逆期孩子的心理疏导怎么做就分享到这里了,我觉得浮躁的当下,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应该沉下心来,花一些时间找到科学的方式,在孩子的性格养成关键期提供帮助,让孩子获得长远的更好发展!点赞收藏+关注,每日分享家庭教育知识!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疏导 学生叛逆心理 方法

因为叛逆心理具有不可忽视的负效应,轻则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重则可能对家庭甚至社会带来重大的不良影响,所以针对中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非常必要。同时语文作为中学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它具有知识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特点,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又密切相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研究中学生的叛逆心理,并采取有效措施疏导他们的叛逆心理,减少中学生的叛逆行为,让中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初中生叛逆心理的三种表现类型

1.1自主叛逆心理

它是指由于主体对外界的不满和不科学的认识而导致内心的压抑无法得到正常排解所产生的逆反心理。由于现代的学生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比较大和受社会不良风起的侵袭,致使他们觉得生活无意义,没有希望,人与人之间很冷漠,并且开始愤世嫉俗,觉得只有自己是对的,所有的一切都在与他作对。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内在因素而产生的一种叛逆心理。比如有的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很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好的工作,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好好学习,故自我放纵;比如老师明确要求学生用钢笔写作文,有的学生就认为自己用圆珠笔写的字好看,觉得老师的要求是多此一举、故作刁难,偏偏不去遵守等。

1.2情景叛逆心理

它是指由于没有适时引导或者引导时机和场合的不适宜,对于应该接受的引导信息,所产生的一种逆反心理。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特别像一个一触即爆的气球,如果对于外界的一些做法和要求没有和他们的自主要求达到一致的时候,就特别容易引发他们的叛逆心理,所以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或者引导的时机和场合不合时宜,叛逆心理一触即发。如有些教师经常拖堂,却没有任何的铺垫或者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解释,中学生就容易出现如故意不听讲、或无动于衷以示不满的叛逆心理,再如老师只是单纯地提出禁止要求(比如上网)却没有给出明确解释(沉迷网络的危害),导致学生故意去做禁止的事情,还有在公共场合批评指责学生从而导致学生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侵害而表现出的不满和逆反。

1.3信度叛逆心理

它是指主体由于对信息源信度的怀疑、否定而产生的一种逆反心理。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如果他特别信任一个人或者一种观念,那么他会表现出顺从或者接纳,反之就会表现出逆反。比如:教师为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答应给于某种奖励,却最终没有兑现或完全兑现;此后学生会萌发对教师言行表示怀疑、否认和不屑一顾,甚至故意作对。

2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具体方法

2.1利用课文教学对学生叛逆心理进行疏导

语文教师在讲读课文的时候,除了完成基本的语文教学目标之外,要找到恰当的切入点。这些资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认识应如何正确地对待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尊心,较强的对立心理和好奇心理,偏激和不成熟的心理,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家长以及他们的正确或者不太正确的教育方式,恰当地处理自己和家长之间产生的矛盾。此外,这些资源还可以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帮他们抵御来自外界的不良思想的侵袭,疏导初中学生形成的叛逆心理,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健康的心理。整体上看,此种方式更易疏导学生的“自主叛逆心理”,同时,由于可以让学生的内心更理智更成熟,也可以为学生的“情景叛逆心理”、“信度叛逆心理”、起到一定的辅助疏导作用。比如在讲授“回忆童年”的文章时,语文教师可以积极的引领学生回忆一下美好难忘的童年,回忆一下自己孩提时的天真无邪,初生牛犊不怕虎,充满爱心等等,回忆和亲人、老师、朋友或者陌生人共同走过的美好日子,学生内心的压抑和叛逆心理就会得到很大的舒缓。

2.2利用阅读教学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疏导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通过阅读大量的优秀的作品可以很好的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很多叛逆期的中学生来讲有时候教师和家长苦口婆心的教育已经失去了效用,已经完全被学生放入了自己所不能接受的内容之中,多说反而无益。倒不如给这些叛逆期的孩子一点自我的空间,给他们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就好像山东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课《为学》中,作者彭端淑选取了与“为学没有直接关系的“蜀鄙二僧”的故事,让子侄辈的人去自己品味其中的道理,这样却会有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

2.3 利用写作教学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疏导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周期性的作文。具体来讲就是每学期都要有不少于规定数量的作文要求,(一般每学期不少于四篇)虽然现在学生的作文受到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但在很大程度上讲,作文依然是学生展现内心状态的一个平台。于漪老师是我国语文教育界的名师,于老师不仅很早就是声名远播的优秀语文教师,而且在中学生德育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她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状态、行为习惯和情感变化都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和把握。这也让我深刻领悟到,于老师指导学生作文时,为什么能很经常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导他们写出自己的真性情和真想法。这是我们一直所倡导和追求的。于漪老师曾说“文章是人心灵的轨迹”,所以语文老师可以通过作文这个平

台来洞察学生的内心,以反映学生的叛逆心理,并且通过作文这个窗口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真实想法和宣泄内心情感的渠道,从而达到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效果。

3结束语

面对那些充满叛逆的孩子,作为语文教师,只要我们正确地引导,再加上必要的家庭教育疏导,以及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诸如父母经常和孩子一起出游、经常一起开家庭会议,提倡民主平等和开放的家庭氛围等,舒缓孩子的叛逆心理。

【参考文献】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篇2

【摘要】青春发育期的孩子性格容易出现叛逆,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教育,成功的改变叛逆性的孩子,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关键词】青春期 叛逆性 改变 成功

小学生到了五、六年级,就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这时候你会发现,有些孩子的性格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随着大脑及身体各器官的发育成熟,生活体验的加深,不安和好奇心相互交织,心理极不安定 ,形成了叛逆的性格。主要表现为:

(1)他们忤逆正常的规律,违背他人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

(2)他们反抗性极强。他们常常爱激动,乱发脾气,与老师唱反调,这是因其自我意识开始树立,做事要按自己的意愿办,如果老师稍不注意,刺激到孩子的自尊,就会产生反抗心理。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

(3)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要么废话连连,要么沉默寡言。

(4)他们喜欢自我显示。孩子虚荣心很强,他们穿华丽的服装,在同学中做出哗众取宠的举动,目的就是要显示自己。当然,还不止这些。所以作为小学高年级的老师,就一定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寻找恰当的教育方法进行引导,避免与孩子发生正面冲突,正确疏导处于叛逆中的孩子。

那么教师应如何与叛逆学生相处呢?以下几点或许能给老师们一些启示。

1.多和学生沟通,少用命令式、归劝式的口吻

到了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都逐渐成熟了,再用对待小孩子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会使他们感到自尊心的受挫,因此老师需要改变这种方式。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情绪特征,发现他们有问题时,要以朋友的身份帮忙,理解他们的感受。比如:他们容易伤感,容易激动,容易发怒,教师要给孩子发泄情绪时间,有些事情事后处理会比事发当时效果好。

2.适当授权,放飞雏鹰,给他们历练的机会

叛逆的孩子往往是因为他们不被重视,不被欣赏,而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故意要弄出点动静。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关注具有叛逆性的孩子,适当的交给他们任务,让他们有展示的机会,适当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同时,通过做事,让他们获得体验,使他们真证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必不可少的一员。

3.多鼓励,少批评,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

哪怕叛逆的孩子有一丁点的进步,教师也要看在眼里,并要夸大地来欣赏,坚持鼓励,避免埋怨,斥责。哪怕你再生气,也要控制好情绪。要知道,叛逆的孩子肯定受到过很多斥责,他们对斥责早已学会了反击,哪怕你再有道理,他要是不想接受你也是枉然。所以,教师就要另辟蹊径,别想用你的气势压倒学生,那会使学生口服心不服,还可能在心里埋下了一座“火山”。

4.多宽容、多信任信任叛逆的孩子

叛逆的孩子因为缺点多,而不被人信任的时候也多,遭受的批评、责备也多。其实,他们往往因为自尊心太强,不被信任而使他们更叛逆。所以教师要试着相信叛逆孩子的话,哪怕你发现他说慌,作弊,甚至欺骗了你,你也不必急于揭穿。而要在恰当的时候,点到为止,并不断的创造条件,让他再去尝试做同样的事,他会对你的信任而感到愧疚,从而慢慢改正。宽容的对待叛逆孩子犯下的错,给他们改错的机会,一次不行两次,三次甚至多次。要知道,大人一个错误有时还会犯多次,为什们我们就不能接受孩子犯错呢?关键是要正确引导他们在犯错中改错,在改错中成长。

5.用真情去感动叛逆的学生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篇3

关键词:初中叛逆生;关爱;宽容;耐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58-01

叛逆是一种心理现象,叛逆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它存在明显的年龄特征,青少年较突出。叛逆心理具有负效应,轻者对学习、生活等构成影响,重者导致过激行为,严重影响个人成长。因此研究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转化策略,是教育工作者着重研究的课题。

一、初中叛逆学生的形成原因分析

1、初中生叛逆是人性的本质使然

初中时期是一个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开始主动承担责任、逐渐建立自己的个性,成就一个完整的自我过程。初中生的大脑结构和机能趋于成熟,思维方式超越童年期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发展,逐渐形成孩子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初中生出现叛逆是普遍现象。

2、初中生叛逆是心理上不成熟的表现

青少年在心理上的成熟滞后于生理上的成熟,在心理的认知发展中,由于阅历不足,孩子的认知容易动摇。思维有独立性、批判性,由于认知事物和问题不全面客观而出现偏激、片面、固执甚至极端化,把家长、教师的劝说、提醒和督促看成是不理解、不尊重的管教与约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作出违背施教者初衷的行为。

3、初中生的叛逆与家庭的不良影响有关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本环境,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与个性。家庭中的不良因素有: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命令式的说教、无休止的唠叨以及在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等,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渐渐地孩子的心理就有抵触,进而产生叛逆心理。

4、学校教育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是逆反心理产生的主导外因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由专职的教育者对学生施行的双边活动。对学生心理现象的形成、发展起主导作用。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就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5、大众传播与社会文化对初中生的影响

以电视、网络为主的大众传播媒介注重大众化、新奇性,不可避免地存在对青少年起负面作用的不良影响,并辐射着青少年反文化心态和反文化意识的形成。

二、初中叛逆生的转化策略

1、投其所好,对症下药

对于“逆反”学生,教师应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对于缺乏经验而造成“逆反”心理的学生,要联系他们的实际,运用生动事例,讲道理,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形成正确观念;对于教师因处理问题不公,造成“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要承认自己的错误,改进方法,以行动取信学生,赢得他们的信任;对于因教师要求过高,造成“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要摒弃强制手段,更不能求全责备,应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要求。笔者教过一名学生,入学成绩为班级前茅,体育成绩突出,但逆反心理强,热衷踢足球,课堂上看一些关于足球信息的杂志,成绩直线下降。一次老师在课堂上批评了他,从此上课就更加不认真了。老师通过了解得知,该生“吃软不吃硬”,此后,老师从他的喜好出发,和他一起讨论“足球”,收集足球名星照片送给他,不时地渗透一些道理,对其思想、心理疏导,渐渐地,他上课认真,思维活跃,成绩稳步上升。因此,要消除逆反心理,最关键的一条是教师要找到学生叛逆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

2、用关爱和宽容的力量感化叛逆学生的心灵

(1)关爱的力量

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承,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认同容易入耳、入脑、入心,形成“共振”效应。反之,会出现思维盲点,产生心理障碍,影响其效能。因此,要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形成心理上的认同,教师必须对学生倾注爱心,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体贴关爱学生,以赢得学生的爱戴。笔者遇到这样一个案例:一名男生,一直以来沉默寡言,成绩较差,性格孤僻。经调查,该男生自幼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很少见到父亲,更不用说得到父爱。因而他腼腆、柔弱,缺少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心眼小,最怕别人误解,从而把自己孤立起来。了解情况后,老师和同学主动与其交流,将他纳入集体活动中,从学习、生活上关心、帮助他。渐渐地,该生成绩稳步上升。

(2)宽容的力量

对学生一味指责,或过多采取冷处理的态度,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助长他们的叛逆思想,进而使师生间形成敌对态势。教师不妨一改往日的严苛态度,用宽容的心去接纳学生的错误,选择时机有针对性教育,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用耐心和坚持赢得学生信任

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会倾听,才能了解学生,对症下药。当学生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应做出积极的反应,让学生心情愉快,充满成就感,有利于双方的情感交流。对于学生的偏激行为,教师要耐心疏导,不随意指责。当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往往来势凶猛,公开抗拒,教师不要“关、卡、压”,先“冷处理”,摸清情况,了解原因,然后心平气和地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耐心和坚持赢得学生信任,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对初中叛逆学生的转化,要针对其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做到教育与学生的心理相匹配。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前提下,对症下药,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转化其为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杜月玲.感化叛逆学生三法[J].广西教育,2011(9)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篇4

活了几十岁,也当了十几年的父母,虽然没有高功大德,也没为孩子打造出丰厚的物质基础,可是在同龄人中,我们夫妻多少也算学有所长,在抚养教育孩子上,也算是尽心竭力。

孩子小的时候,礼貌聪明,同事朋友无不羡慕我们家庭的文化氛围,称赞我们教子有方。那时候,我们不仅快乐过,自信过,还有一些沾沾自喜。可现在呢?一切全变了!刚上初二的儿子我们已经管不了了!倒不是说他道德品质有多么不好,也不是说他学习成绩有多么不行,关键是他变得和我们越来越生疏。开始表现在不服我们的说教,不愿接受我们的安排和建议,后来发展到凡是我们说的话,好话坏话他都不听,干脆不跟我们说话。原本和谐的家庭开始乱套了:当父亲的因和儿子交流不成功而认为儿子忤逆不道,一动肝火便抱怨:“怎么会有你这么一个儿子!”儿子也觉得委屈:“我怎么会有你这么一个爸爸!”冲突升级时,一个摔东西,撵儿子,一个扭头就走。我按下葫芦又起瓢,谁也拦不住。我埋怨丈夫的粗暴,丈夫反说儿子被我惯坏了。我试图跟儿子沟通,儿子却冷冷地说:“话都让你们大人说了,事也都是你们做的,我还有什么可说的!”

丈夫一直对儿子“怎么有你这么一个爸爸”耿耿于怀,觉得自己论知识,论经济,论对孩子所付出的心血,足以对得起孩子。

我知道孩子有心理断乳期,也相信孩子不会因父母的文化、经济原因而疏远我们,可面对我们家中的亲子冲突,却显得那么束手无策。我该如何是好?

儿子的心声

其实,我曾为我有这样的父母感到挺自豪的:因为他们的培养,我总能把美术比赛和“故事大王”的奖状捧回家。那时候,妈妈脾气不急躁,爸爸也不那么凶。谁知我一上了中学,家里对我的管教就多了起来。每天出门前,妈妈就“在学校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地唠叨不停,放学后爸爸就“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地说个没完,好像我一上了中学,就掉进了坏人堆。发现我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在一起,他们就会阻止我,还多次当面假装客气地把别人轰回家。我和他们的冲突就从这儿开始的。我对爸妈讲那个同学人很好,只是学习成绩差,是我的朋友,但爸妈仍执意不许我和他在一起。我觉得他们这样做很没水平,对我的朋友和我都不尊重。再以后,我发现爸爸越来越专制,不管我的想法是什么,只要是他喜欢和希望的,我就必须接受,如果我不愿意,就说我不懂道理,不知好歹,自以为是。我再争辩,就会听到“轮不到你来教育大人”之类的话。我觉得这很不合理,当然不服气。冲突过后,爸爸有时也向我道歉,但却要加上“我是有错,但我是你爸爸,你应该……”我觉得这种道歉很没有诚意。时间长了,就不愿搭理他们了。

但是,我还想说一句:“爸爸,您好糊涂!我从来没羡慕过别人的爸爸,我知道您很愿意拿自己和贫困山区农民家庭的父母比,那么,为什么不从知识和金钱以外的方面去考虑呢?”

心理咨询师如是说

心理咨询中常常听到这样的故事:成人说,这孩子怎么了,刚刚十几岁,大人的话就不听了,凡事都要和你对着干;少年说,我们应该独立了,可父母真烦人,什么事都要管,越是这样,就越想对着干。

这便是所谓的叛逆。

从心理学角度看,所谓“叛逆”是少年期孩子心理断乳的表现。少年期最突出的变化是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要求社会承认他们独立的地位,要求观念独立,行为自治。对少年期追求独立、确立自我的自我意识特点,有心理学家形象地称之为“心理断乳”。所谓心理断乳,是指脱离成人的监护,成为独立人的过程。孩子要从依赖于成人的心理关系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就必须进行心理上的断乳。以心理断乳为基础,人的独立性和社会性发展才能完成。“完全没有反抗,不经任何危机就循着父辈的足迹前进,大多是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表现。”这样看来,心理断乳期孩子的“叛逆”就是成长的必然了。少年正值心理断乳的初期。这一时期是孩子由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半成人半儿童的时期,心理上存在着成熟与幼稚、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因而,这一时期是人心理发展历程中一个“多事的季节”,更容易表现出种种“叛逆”行为。再有,成人对孩子缺乏理解,彼此关系的不平等和价值观的冲突,往往又会加剧少年的“叛逆”,导致一些极端行为。

怎样帮少年朋友顺利度过心理断乳期?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篇5

初二下学期、初三年级学生最为突出。

处于叛逆期的中学生经常会犯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怎样教育这样的学生呢?这时不要给孩子太多的责怪,应该像朋友一样和他聊天,你如果越是骂他,他越是叛逆。

当孩子情绪不愉快,包括受了批评、委屈,或是受了朋友的冷遇,或是要做的事情总也做不好时,家长要给予安慰,鼓励或者指导。教他们学会谅解,有颗宽的心,有颗平常心。帮孩子排除了各种烦恼,孩子就会把父母当作知心朋友,什么都愿意给父母讲,父母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他们就会增强自信心,意识到自己的能力。

理解、信任、尊重初中生的独立性和成人感是父母与少年子女关系协调的基础。孩子进入初中后与父母的关系疏远了,这正是初中生走向成熟的开始。作为父母应理解、信任、尊重初中生的独立性和成人感,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强迫少年子女改变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中生感到鼓舞,缩小父母与少年子女的心理距离。

只要家长不实行“专制”,让孩子觉得父母像自己的朋友一样可以信任,觉得自己在家中有地位、他们就会喜欢这个家,喜欢父母,愿意把心里话说给父母听,也愿意接受父母的帮助。

如果父母真正能以平等的姿态,以同志和大朋友的身份与初中生交往,就能缩短初中生与自己的距离,缓和、解除初中生对自己的反抗情绪,使他们乐意接受父母的合理要求,甚至打开他们闭锁的心理。初中生所要求的平等与民主实际是反对父母的家长式作风、过分的父母尊严。他们要求父母与自己平等,如果这种愿望得以实现,初中生就会报之以信赖和热情,这样,父母的指导教育才能转化为自我发展的内容。

初中生反抗是为了独立的反抗,这是初中生发展中正常而必要的行为。初中生表露出反抗行为正是进行指导教育的好机会,父母应该认真分析其反抗的性质及原因。如果是对自己家长式作风的反抗或不合理的教导方法的反抗等,父母应该予以肯定和保护,不应该一听到他们有意见就不问青红皂白、一概视为缺点加以否定;应该在承认自己错误的同时,指出他们反抗的消极面,引导他们与父母交心谈心。这样不仅不会降低父母在少年心目中的威信,而且还会取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对待他们错误的、不接受正确教育指导的反抗,父母不要操之过急,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从爱护、体谅、长善救失的愿望出发,同他们共同研究改正错误的办法。这样做,即使是十分执拗的少年子女,也会体会到父母的一片爱、真情,消除对抗情绪,接受批评教育。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篇6

叛逆是心理学的名词。所谓的“叛逆期”不是孩子自己界定的。告别了懵懂的童年,孩子们走进了花季雨季,往往也带着叛逆。“我们能做主,凭什么老被管着?”当眼前单纯而稚嫩的孩子以成人的姿态要求自己的“权利”时,我们便把孩子的这个阶段苦恼地称为“叛逆期”。

谁家的孩子很叛逆,家长肯定是愁得不行。一般情况下,父母对待孩子叛逆的方法就是“大棒+糖衣炮弹”。一边强硬管制,一边用各种“软软甜甜”的诱惑让孩子听话。但无论软还是硬,总之就是让孩子尽量安分守己,好让自己省心。现在很多家长也会试着跟孩子交朋友,真遇到“实质”性问题的分歧,再搬出家长的架子。这不失为一种方法,但不是对每个孩子都奏效。我想讲两个孩子的故事,一个男孩儿,一个女孩儿。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叛逆,不同之处在于叛逆的时间和形式。

一个阳光的小男孩儿

刚从教时,我教初中语文,接过新班,认识了一个小男孩儿,叫罗杰。

这其实是个可爱的小男孩儿,但学习着实是一塌糊涂,身上带着些江湖义气,喜欢“拉帮结派”地交朋友。上课睡觉,下课在班里闹腾,甚至几次动手打架,脸上挂了彩。为什么说他可爱呢?因为他的笑容。罗杰不算是个“帅哥”,但脸上却常常笑得灿烂,让人心情跟着就阳光起来。

毫无疑问,罗杰是个叛逆的孩子。七年级时,他学习不行,但没什么大错。但八年级时,罗杰和几个孩子一起总是逃课,去网吧玩网游,学着抽烟。他们以为自己很谨慎小心,却瞒不过大人。终于,罗杰的家长到学校找到我商量对策,想让他妈妈每天接送他,盯紧他。

我先让罗杰父母说说他们的看法。他妈妈说:“我这孩子比较笨,太爱玩儿,还不敢说他,一说就蹦起来,只跟几个‘坏孩子’亲近,家里人问他什么都不说。”他爸爸也说:“没错儿,他们几个已经‘学坏’了,什么都不服,总觉得自己什么都行,其实都不行。学习这个样子也不能说他差,我只能限制他出去。”我想了想,说:“罗杰一些表现确实让人头疼,必须及时引导。但他其实不像你们说的那么糟糕。”于是,我讲了讲罗杰的几件小事。

不计较得失。我任命罗杰当劳动委员,他每天都会认真地监督值日生打扫卫生,如果课间他看到值日生在问老师问题,就自己去把黑板擦干净,从不抱怨。

关心他人。罗杰经常给老师一些小“惊喜”。比如数学老师前一阵子嗓子不好,有人看到数学课前,罗杰悄悄地把一小袋金橘放在讲台边上。班里同学谁有个什么困难,罗杰总是很热心,跑前跑后的。

聪明又爱面子。罗杰因为基础太差,基本上每一科成绩都不好。但他对于喜欢的老师的课会很用心,成绩往往能突飞猛进。同时,他并不是完全不在乎成绩。有一次中考公布了成绩,放学后很晚了,我路过教室,发现他一个人还在那儿,眼睛红红的,像是哭过。

“你们看,”我接着说,“罗杰其实很聪明。他善于交朋友,心思很单纯,对自己也有要求。男孩子在这个年龄自尊心非常强,他的叛逆和不服管很多时候是想要证明自己,不愿意被否定。家长和老师应该认识和保护他好的性格,不能完全打击和限制他的行为,最好给他一定自由,以鼓励为主。”罗杰的父母认同我的说法,打消了把他“监控”起来的想法。

谁也不可能一下改变,罗杰还是小问题不断,但经过我和家长跟他几次谈心,坏毛病少了很多。后来,他考上了本校高中。只要是节假日,几个“坏孩子”都会一起去看我。我明显地感觉到他们成熟多了。现在,他即将大学毕业,还是很阳光,也很懂事。他妈妈打电话说,整个假期,罗杰都跟着她装修家里的新房子,过年时还帮着买年货、走亲戚,知道为家里操心了。听得出来,他妈妈很是欣慰。

一个外表文静的女孩儿

后来,我调到了高中部,接手的也是新班。一个文静的女孩儿进入我的视线。她叫许晴,跟电影明星许晴同名。

军训时我就注意到了她。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要求女生都要剪齐耳短发。面对女孩儿们难过的表情,我硬着头皮宣布:“后天就军训了,明天必须全部搞定,我不想因为这个还没开学就批评谁。”

第二天下午,我集合学生检查。看着女生们的齐耳短发,我松了一口气,总算是完成了任务。可是许晴的发型却引起了我的注意。别人都是清汤挂面似的童花头,她却与众不同,头发下端有一个好看的弧度,似乎是烫过。我开始记住这个女孩儿。

军训第三天,有些学生坚持不了了,但由于请假制度的严苛,只能抱怨几句。这时,许晴来找我,说她胃疼。因为亲身经历过,所以她痛苦的表情让我深信不疑。我着急忙慌地带她去医务室,可是她说自己有常吃的药,其他药不敢吃。于是,我打电话给她家长,把她接回家休息。隔了一天,她回来参加训练,看起来还是很虚弱,我就安排教官让她在树荫下休息。可是我离开一会儿再回来时,她却不见了。我到宿舍去,没找到她,却看到她提回来的袋子里满满地装着麦当劳的汉堡、炸鸡、可乐等。我似乎有点明白了。

开学后,我看许晴的成绩不错,组织能力也强,就让她当了副班长。可是不久,她的成绩就一再下滑,几乎门门都下降了。上课还看小说,她把小说书藏在课本中间或者用手机看,这跟我(包括各科老师)对她的认识都不相符。恰好,她妈妈给我打电话,我也由此了解了这个女孩儿。

她妈妈说:“许晴其实叛逆得不得了,但在外面却乖巧懂事。在家里,她说什么就得是什么,不然就甩脸子、大声嚷。现在越来越不爱学习,喜欢看小说,喜欢打扮,对外表特别重视。大人的话很难听进去,不懂得家长的辛苦和付出,反而排斥家人。”我听了似乎并不震惊,但又觉得这个看起来文静而聪明的女孩儿无论如何也不会如此。跟她妈妈的长谈让我想了很多,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班主任,对学生实在是不够细心,也不够尽责。我劝她妈妈先宽容对待,缓着来。

我决定观察她一段时间,再看问题该怎么解决。一个多月过去,我发现她的确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生活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想写,遇事有点容易钻牛角尖。但她也有很多优点,有音乐天赋,钢琴弹得不错;有主见,有想法,善良又富有同情心;对自己要求高,很注意自己的形象;文学素养高,很多名著都认真地读过等。同时,她性格单纯,心思细腻,也很敏感,所以即使叛逆,她在老师面前也不会表现出来。这样一个女孩儿,让我犯了难,轻不得,重不得,又不能看着不管。

我先让她当语文课代表,并几次找她深入谈话。聊天儿中,得知她非常爱好音乐,我就收集了国内外有名的音乐高校的资料、录取条件等打印给她,并争取让她在校庆时参加演出。我跟她一起探讨小说,还鼓励她自己写写试试。同时,我会赞美她的穿着打扮和气质,推荐她看《撒切尔夫人传》《宋庆龄传》等女性人物传记。慢慢地,她什么都会找我说说。加上家长的配合,我发现她比从前踏实多了。进入高二以后,她埋头学习,也认真地练习声乐和钢琴,冲着自己理想的大学努力。

现在,许晴在中国音乐学院读大一,还准备出国深造。再见她时,还是能看到她身上倔强的影子。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她对我的称呼也从“路老师”变成了“路姐”。我为有这样一个妹妹很感到高兴和骄傲。

青春的某一主题就是叛逆

何为叛逆?书面解释:“叛逆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忤逆正常的规律,与现实相反,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其实本质依然是种幼稚的心理),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希望通过自己的‘标新立异’甚至‘唱反调’,来引起别人注意,试图改变别人对自己原本看法的心理。”

读这段话不难发现,叛逆不是一个贬义词,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阶段和心理,是一个人长到一定年龄必然发生的事情,只是每个人的时间早晚和程度轻重不同。你我都叛逆过,当时的我们何曾认为自己是叛逆的?只是后来回头再看,才明白幼稚和不当。可没有当时的幼稚,也不会有之后的成熟。

青春事实上就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过程。童年时期的孩子人格没有完全独立,进入青少年时期以后,人格才开始慢慢独立。独立人格的产生如同新生儿的出生一样,必然伴随着痛苦和挣扎。从本质上讲,父母对于孩子的成熟是既期待又排斥的。他们既希望孩子能长本事,独当一面,同时却又想让孩子永远是个孩子,不受挫折。青春就是两代人之间的磨合和独立人格破茧成蝶的阶段,美好中带着阵痛。

性格外向的孩子小时候往往无拘无束,叛逆期来得也早些。这种叛逆是无所顾忌的,以男孩子居多。他们此时会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之后就迅速成熟起来了。性格内向的孩子小时候往往是个“乖宝宝”,听话懂事。这样的孩子叛逆期来得可能晚一些,时间却比较长,对于自己的想法也更执着一些,乖巧和温顺只是他们的保护色。就算成年之后,他们可能还是在叛逆中,只是不太表现出来罢了。叛逆的表象和原因有很多种,是孩子的性格和成长环境所决定的。比如,小时候管得过严或者是疏于管教的孩子在长大后会明显地表现出叛逆。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篇7

关键词:学生;青春期;叛逆心理;对待方法

笔者多年来从事高中教学,对学生的青春期特点,叛逆心理深有体会。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转化工作就“正确对待青春期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这个主题谈一些笔者的体会和做法。

此年龄段的学生有相当部分是比较叛逆的,所谓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

逆反心理的危害:“逆反期”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

爱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语言,充满爱意的班集体则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笔者努力把班级体,看作是一个大家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要想家庭兴旺,必须大家努力。笔者倡导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大家一起创建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

笔者在工作过程中还得到了许多学生的帮助,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使他们渡过了难关,战胜了青春期的消极情绪。他们就是高二(13)班的全体教师和可爱的孩子们以及所有关爱高二(13)班的领导---尤其是德育处王荣春主任、年级主任房玉进、杨建刚团委书记、王清军老师等和学生的家长。所以在对待叛逆期的学生时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大家一起努力。笔者教高一学生时,这些学生有很多的坏毛病。高一刚开学时的学习生活卫生等习惯差,集中调皮孩子多,有“十大金刚”的说法,德育处王荣春主任专门组织开会,会前让笔者好好了解情况,会上建议各处室人员、包括他自己与这些孩子结对子。通过大家的帮助及教师们的不懈努力,一路走来,现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心态都非常好。学生们先后获得过冬季长跑团体奖、运动会方队表扬、团体操比赛第二名、优秀班集体称号、歌咏比赛最佳组织奖、课间操跑步三等奖、卫生示范班、卫生达标班、张文哲获年级演讲比赛三等奖等殊荣,并获得了领导和家长的好评。这一年来逼着做得最多的就是和学生融为一体,做学生的大朋友。

在这期间,笔者的做法是,用真诚的师爱唤醒学生。高一接班,笔者就先想办法和他们搞好师生关系,与孩子们交朋友,用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让他们真正感到笔者的真诚,真正感到我笔者是为他们好。笔者平时的教育是在乎他们、关心他们的表现,不听话当然有批评,但笔者更多的是充当引路人。要求学生做事要讲求良心,尊重他人,要学会感恩,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地接受笔者的观点。对于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笔者不是一味的训斥和挖苦,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是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在情与理方面多作疏导工作。即便笔者偶尔火气很大,也尽量压住自己,提醒自己耐心点,避免与过于叛逆的学生发生摩擦,以免自己的绝招难以施展。所以接班至今,笔者可以很自豪地说一句,他班的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记恨他。有这样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在我们班,笔者把每个同学都看成朋友,对于差生,不管是在谈心还是闲聊,笔者总是注意给他们心理暗示,让他们觉得老师喜欢他,认为他“行”。笔者的班级现在有很多这样的男同学,他们学习成绩很平常,比较调皮,但体育成绩比较好,特别喜欢打篮球。但若直接强行反对他们去打篮球,学生一定会在心理上与教师抵触。所以笔者没有这样做,而是找机会和他们谈心。笔者说:“你若体育好,高考要比其他同学有优势,如果你今后考上大学,那你绝对是很吃香的,你知道吗,现在好多单位都喜欢艺体人才。找工作会更容易些。”此外,笔者和其它教师还建立了“一帮一”互助对子。

在工作教学过程中,也有许多学生不理解笔者及教师的所作所为,但笔者并没有在意那么多,仍然为学生的成长不断努力。笔者也与学生坦诚相待,他对学生坦诚地说,他在乎的不是那点班主任津贴,在乎的是学生是否有好的习惯,在乎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乎的是你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如何。

紧抓学生心理特点,笔者在“和睦”“团结”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具体体现如下:邱东建转学—笔者开了简单的欢送会,本班的学生全到,其他班的学生也有同学来。学生们跟笔者的关系都特别好,学生有人称呼她李姐,班里男生大多调皮习惯不大好,笔者有时也打趣说他们“像土匪”一样,他们也打趣叫笔者“司令姐姐”,他们还将班级QQ群昵称就叫“盲盗”集团。不少的家长也告诉笔者孩子们在家懂事多了。

笔者还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就是要让家长们知道,我们对他们的子女是真的很关心。家长会上,针对孩子的特殊心理发育时期,叛逆心理较严重,不论孩考试成绩和在校表现多么不尽人意,家长和教师都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事得其反。笔者劝慰每一个家长去找孩子的闪光点,回家之后表扬他们的进步、优点。不足也不要打骂,抓住时机正确引导。所以次日孩子们返校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一刻笔者觉得自己也是幸福的,孩子们也不会出现开家长会不通知家长的情况了。杨梅的家长专门来校说了一番话---“我原以为我已很会说话了,没想到(13)班的老师更会说,尤其是班主任说的更好---”,刘炳晨的家长---孩子进步了二百多个名次、王平的家长---“孩子进步很大,感谢老师”—李淦的家长---“孩子虽然在班级有点退步,但在年级却进不了不少,说明(13)班是一个团结进步的班,感谢老师”等。还有一位家长在会后说“把孩子交到这些这么负责任的教师手上,我们放心。还有很多感谢等等的话语,这些话让笔者心里很感动,觉得自己在心理方面工作还是有收获的。

班主任工作使笔者深深体会到,班主任需要的不仅仅是责任心和实干精神,还需要极大的智慧。笔者会更加努力的在以后工作中勤于思考、乐于探索。这里教师们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不计较个人得失,但他们却在乎那一份份充实,及沉甸甸的情感。希望越来越多的教师会和笔者一样,致力于教育事业,真正关心青春期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边玉芳,蒋赟.青春期心理危机的类型、表现、特征及干预现状的剖析[A].第十届全

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

[2]牛涛.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探究与思考[J].内蒙古教育,2008(12).

[3]李艳波.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J].内蒙古教育,2009(13).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篇8

论文关键词:职业学校;逆反心理;疏导策略

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是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问题。职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上不适应、心理上失落、人际关系紧张等原因,使得他们常用过激的言行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以寻求内心的平衡对学生表现出的逆反心理现象,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酿成严重后果,影响到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人生道路的发展,应当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一、对逆反心理内涵的阐释

逆反心理是指个体用相反的态度与行为来对外界的劝导做出反应的现象。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抗拒反应,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正常的心理机能。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和反应,主要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大要素构成的。认知是受教育者态度的基础,主要对逆反心理起准备和导向作用。情感指人们在心理上对认知信息内容的一种情绪体验,它是逆反心理的内驱力,在逆反心理的心理构成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起决定的作用行为意向是逆反心理转化为逆反行为的准备,它直接受逆反情感的作用和影响。

二、职业学校逆反心理现象形成原因

(一)从主观因素来看,职业学校学生多数属于青春期阶段的后期,逆反心理的起因与他们在此阶段特殊的身心特点有紧密联系。

1.大脑的结构和机能已趋于成熟。思维发展水平达到形式运算阶段,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尤其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他们渐渐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

2.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性特征越发明显和突出,由此带来性别意识。性别意识逐渐强化和建立,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自以为已经成熟。又因为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这就造成成人感与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就是造成逆反和反抗的主要原因。

3.心理上自我意识飞跃发展,使他们进入“心理断乳期”。他们迫切希望摆脱对成年人的依附,强调自己的独立人格,对任何事物都持有批判态度。为了满足自我表现和引人注意的需要,他们在行为上有较强的反控性。但因为发展的不协调,他们的心理能力明显滞后于自我意识,有时看问题,做事情难免有失偏颇,结果会事与愿违,这就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使之出现难以应付的危机感,久而久之,便会产生逆反心理。

4.职校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条件,独立的意识也日趋增强。进人职业学校后,学校环境和教学要求都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更高的要求,就势必激励他们产生“长大成人”的责任感。另外,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非常注重自己在同龄人群中、在朋友中的地位,他们力求找到知心朋友,渴望得到别人的接纳和尊重。为此,他们要力争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格。但是,如果这种心理长期得不到老师、家长的理解、认同,而他们的愿望又常常难以实现,挫败感日渐严重,造成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阻碍,人格伸展受阻时,就会引起反抗和逆反。

5.部分职校学生的逆反主要源于他们的好奇心理机制。好奇、探究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倾向,探究是好奇的心理动机,某事物在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好奇和探究。尤其是在只有禁止而又不加以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各种猜疑、揣测、推度,以及追根究底。这在此年龄段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二)从客观因素来看,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和社会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也对职业学校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1.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生长的基本环境,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例如,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发展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有的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与子女的渴望独立的思想发生冲突;有的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限制子女的行为等。这些都无形地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他们便在情感上对施教者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产生抵触,进而产生叛逆心理。

2.学校因素的影响

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它表现在: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缺少对学生的人格尊重;教育者的表率作用差,不能以身作则,工作方法简单、生硬,缺乏民主作风;教育教学方法机械、枯燥,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者不能一视同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采取不公正的待遇等。这些都表现出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人格的忽视、漠视甚至是伤害。这势必造成学生对教育者的怀疑、厌恶、抵触、反抗.。

3.同伴关系之间的影响

职校生选择朋友的标准一般为志趣相同、烦恼相似、性格相近、能相互理解。作为同伴,他们之间相互认同、相互转化和相互感染;作为团伙中的个体,他们又有极强的自我表现意识。加上在心理上的不稳定性和模仿性,他们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便会形成一些不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倾向,如冷漠、缺乏责任感、爱出风头、爱唱反词等。

4.社会环境的影响

职校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也与当前的社会条件、社会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丑恶现象暴露无遗。当人们更容易接触到社会阴暗面,自然也更容易引发对社会的不满和抵触。传播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也是导致叛逆心理产生的一个因素。例如,一些影视作品极力美化叛逆者行为,夸大叛逆者能力,鼓吹个人主义等。

三、教师对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作为职校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学生逆反心理的引导,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转变观念。职业学校德育教育要从过去追求“同一律”向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观念转变。要培养有主见、有个性、有创新意识、有批判精神的学生。对叛逆行为,要区分盲目反抗和合理拒绝。其中,合理拒绝是学生正常的自我意识和思维独立性、批判性的体现。因此,有意识地把盲目反抗引导转化为合理拒绝,对促进学生的逆反心理转化有积极显著的意义。另外,要辨证看待、分析学生的逆反心理。实践工作证明并不是所有的逆反心理都是有危害的。有些学生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亦可激发出强烈的成功欲望与积极的自强意识,最终表现出良好的心理品质。

第二,在教育过程中投人真情实感。职校生无论是心理还是情感都没有完全成熟,经常会需要别人发自内心的关怀、爱护。教育者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心和同情。要充分认识到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消除逆反心理的重要前提,工作中要做到不厚此薄彼,不独裁专制,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以达到相互坦诚,彼此信任,真诚沟通。教育者更要以充分的爱心和耐心,以高尚的人格修养,言传身教,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克服消极逆反心理的产生。

第三,努力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Lewin,1936)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其中B——行为(Behaviour),P——个体(Person),E——个体所处的情境(Environment),f——函数关系。职校学生在班级、寝室等集体环境中生活,这种集体环境即是对个体社会行为产生作用的情境。不同的情境产生不同的具体行为。教育实践证明,营造一个具有民主、宽容、善意、友好的集体环境氛围,有利于改善学生的逆反心理等攻击性心理及行为。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篇9

许多华人父母都是为了让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而选择住在美国,移民生涯充满了失落与彷徨,不少人就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可是,青春期的孩子难以管教沟通,亲子关系的矛盾与紧张,在移民家庭里面经常显得分外突出而刺眼。

将心比心 两代互相体谅

教育和社会工作者提醒华人父母,亲子之间因为价值观不同而产生冲突时,家长可以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想想他们必须处在两种文化、两套标准之下,长期在夹缝中生活,其实日子并不好过。这样一想,作父母的就会不忍心过分苛责孩子;而当父母对孩子多了一分体谅,孩子也会相应做出良性的反应与回报,如此一来,彼此心里都会好过得多。

青春期的孩子身心都处于剧烈变化的阶段,从孩子转为大人的过程,让他们内外冲撞、彷徨挣扎,而华人青少年往往会面临更难的处境,孩子和大人都备感辛苦,亲子间的矛盾摩擦也更频繁。

纽约儿童辅导中心心理咨询社工孟郭玉成说:“做父母的应该理解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变化,对他们而言,此时同侪认同的重要性,凌驾在一切之上。”她表示,“父母千万不要误以为孩子是有意和父母疏远,只是在现阶段,他们必定更在乎同侪间的互动,父母在此时需要忍耐,也应该懂得尊重孩子的隐私。”

注重外表 父母适当鼓励

正因为特别需要同侪的认同肯定,青少年在这段期间很可能会变得非常在意外表和衣着打扮,孟郭玉成认为,在家庭经济能力可以负担的范围内,父母应鼓励孩子适度修饰外表,让他们在外面与同学朋友相处时更有自信,“不要为了仪表或是其它小事情,和孩子搞得关系紧张,以免妨碍了亲子间的信任与理解。”

青少年最在乎的是自己够不够“酷”,父母如果在此时能够采取理解的态度,孩子一定会感到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尊重与支持,也比较不容易走上偏差的道路。

孟郭玉成建议华人父母,与孩子相处时,采取把握大方向的原则,只要大方向正确,不需要紧盯着小问题不放,以免因小失大,丧失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

包容信任 亲密从小培养

此外,她表示,父母也要学习容许孩子有些犯错的空间,如果做父母的愿意包容孩子的小过错,不要不停唠叨或怪罪,孩子会明白父母对他们的理解与包容,受到尊重的孩子反而比较不容易一直犯同样的错误。

此外,孟郭玉成建议,亲密的亲子关系需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有了彼此信任和良性互动,孩子愿意对父母讲真心话,等到他们进入叛逆的青春期,因为已有长期的互信,比较不容易陷入无法沟通的困境。

“孩子叛逆,父母也需要自我反省!”纽约市皇后区一所儿童学校的负责人叶杜亚威语重心长地说:“多数特别叛逆的孩子,都是因从小时候开始,他的感受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他的需要没有被人重视,所以长大以后,他往往也比较不懂得尊重别人。”

弥补裂痕 亲情绝处逢生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篇10

【关键词】 留守;心理;疏导;原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一、农村留守学生的生活现状显示心理的问题

我在农村中学从教了16年,看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成长。按理说,我的教学经验会越来越多,工作应该得心应手。但实际上,这些年,我的心情越来越沉重,因为现在面对的学生不少是留守儿童,恰好又是他们的第二个叛逆期。他们的表现就如湖南卫视热播的《变形计》中的叛逆少年的样子,有些甚至更严重。比如有些学生爬墙外出上网,三米高的围墙爬不上时,挖墙打洞也要出去;有些学生在校园闲着无聊,聚众滋事打群架;有些周末回家无人管制,骑上摩托车,开出公路飙车,特意装个特大喇叭,引起众人的注意,他们得意的扬长而去,留下声声刺入耳膜的喇叭声。这些恶作剧般的作为无不暴露出留守学生心理的空虚、无助,也对教育工作者敲响了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警钟。所以,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目前教育者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通过多年的调查,我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渠道的。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失。

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家教方式发生了变化,尽管有些父母也会在电话里不厌其烦的教育孩子,但是没有言传身教的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养以及理想抱负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甚至有些最基本的生活礼节,留守学生都不懂。因此每年的新学期入学,我们接收了初次离家到校住宿的学生。他们的所作所为令人瞠目结舌。毫不夸张,开学的第一个月,无法正常上课,我们只能是教学生吃喝拉撒,恶补他们在家庭里空白的家教。

2、教育管理者不重视农村学生的心理教育。

在我们的乡下,学校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因此除了班主任,科任老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授业”,“解惑”,对那些思想有波动的学生毫无察觉。只有真正出现大问题的,才惊呼,继而把他归类为差生。而不是尝试着去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给学生倾诉的机会。因此留守学生在家得不得父母教育,在校得不得理解。长此以往,他们就逐渐形成了孤僻和反叛的心理。

3、一些社会环境的污染,误导尚未成年的学生。

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频频出现,却没有得到遏制;一些文化娱乐设施,监察不利,成为诱使留守学生蜕变的场所。留守学生本来就自控力差,受社会环境的污染,认识不清,因此很快学会上网玩游戏,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行为。

三、留守学生的心理疏导方法

所谓心理疏导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结合青少年心理特点,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教育疏导使他们取得心理平衡,并促使他们在智力、情绪、意志、性格、能力和品质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面对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一名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准确诊断,对症下药,因势利导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十年政教处的工作使我取得了一定的心理教育经验。我总结了六个字的应对策略,那就是:“尊重、引导、限制”。

1、老师要像尊重朋友一样去尊重留守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唯有平等,才能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完全消除,才会发生人格的互相感化。”教师想真正走进学生心中,必须放下师道尊严,抛弃权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才能走出第一步,有机会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记得一次,班里有几个留守学生染了黄头发回来,这是学校所不允许的。但我没有在班上同学面前让他们出洋相,而是很客气的请他们到操场去。我先用幽默的语言夸他们与时俱进,注重个人形象。在他们高兴之余,亮出我们学校的要求,征询他们是否可以走清新的学生形象路线。他们笑着异口同声的答应了。第二天,他们就请假上街理短发回来了。这次我从了解学生的爱美的心理出发,尊重他们,再好好引导,实现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我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善意,而乐于接受教育。

2、老师要适时的与留守学生谈心,引导其思想和行为。

通过多年的观察,我发现不少留守学生对中学生行为规范理解不够透彻,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同学关系紧张和社交方面存在一定障碍。因此最近几年,我教书着重于两个目的:一、引导学生做人;二、引导学生学习。我觉得:“学会做人,学生就成功一大半了,出到社会就是一个合格的公民,不会危害社会;如果学会做人,又学会学习,学生就相当成功了,出到社会就是一个优秀的人,可以为社会做出很大贡献。”

这些年,我每个学期都主动给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课。主要引导留守学生端正思想,规范行为。注重结合他们的一些实际情况,讲一些故事,启发他们明白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并号召学生每天争取一点点进步,积累起来就多了。

这是大范围的引导学生,为了便于引导个别留守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平时除自己细心观察外,还要为学生创造自我吐露心里话的机会。当留守学生遇到挫折后,我及时做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工作,明确指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从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重新振作,找出失败的根源,重扬前进的风帆。

3、老师要巧妙限制留守学生的无理要求。

就留守学生的心理而言,他们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一旦在学校信任了老师。偶尔就会在老师面前撒娇,提一些要求。作为老师,如果不假思索就满口答应,学生肯定满天欢喜,但久而久之,就放纵了他们行为。如果一口拒绝,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快,不满甚至抵触情绪。所以一定要好好思考、分辨。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要求,属于学生的“合理要求”,我们应该满足。如果是有不合理的要求,我们也要耐心的疏导其心理,切不要严肃严格处理。我的意见是要巧妙处理学生的无理要求。

一次有同学报告说某某同学写情信追女孩了。我偷偷找到那同学说:“你想交女朋友证明你长大了。但是交朋友要几大条件才容易成功哦。一、人要健康。你现在还不够高大,如果你加强锻炼,让自己变健壮些,女孩会很喜欢。二、要有点文化。每天争取多学点知识,要不你和女孩聊个QQ,错别字满Q飞。一句话都表达不清楚,女孩不会喜欢文盲的。三、自己要有点钱。现在拿老爸老妈的血汗钱只能用于生活,交女朋友,要自己会赚钱,才是真正的男子汉……”留守学生不好意思低下头,并保证以后会注意的。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十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情感指人们在心理上对认知信息内容的一种情绪体验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十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十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