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2-02 15:18:37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篇

今天给各位分享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讲话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十篇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篇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讲话稿15篇

  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讲话稿,讲话稿可以起到指引或总结会议,传达贯彻上级精神等作用。你知道讲话稿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讲话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为自己定一些学习计划,可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往往不能按计划进行,许多同学为此而感到烦恼。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对解决疑问的坚持不懈;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对事物观察细致入微,听老师讲课全神贯注,解题完成作业一丝不苟;他们善于捕捉一切信息,反复思索,探求事物间的因果关系,他们善于合理使用时间,善于调节劳逸关系。他们有意无意间就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最大效益。

  我认为在初中阶段,细致地阅读、规范地书写、专心地听讲、一丝不苟地答题,以及善于从课堂以外的多种渠道获取有用的知识,都是我们必须养成的学习习惯。就是说,对学习内容,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掌握分散的知识,还要会把它们编织成知识体系、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不仅要了解某种学科知识的现状,还要探讨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许多同学很用功,却总是不能取得优秀的成绩,主要是原来的学习习惯不好,使学习效率降低。许多知识,好像是懂了、会了,但由于掌握不准确、不牢固,似是而非,应用起来往往就意不从心、辞不达意,甚至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要改变这种现状,靠早起晚睡、加班加点、大量重复训练,是很难见效的`,必须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做起。

  当前,我校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要注意克服的主要问题是:

  1.过分依赖教师,课前预习不够,准备不充分;

  2.课堂上过分注重记笔记,顾不上听讲和思考,结果许多问题没听懂,课后存在很多疑点;

  3.课后盲目地做习题,对知识体系的归纳总结不够;

  4.过多地信任智商,认为有些学科知识是不需要记忆,要知道,记忆是理解的仓库,记忆是发展智力的基本条件,无论什么知识都要背记;

  5.过早地相信自己的特长,凭兴趣学习,结果学习时间和精力投入不平衡,影响了整体成绩。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靠正确的志向追求,有了追求就会自我约束,克服随随便便的坏习惯;第二靠坚持,习惯是长期培养而形成的比较稳定心理表现,养成好习惯比养成坏习惯要难得多,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在你身上扎根,扎了根的习惯,往往会陪伴你一辈子。第三是靠外部环境的影响,本学期,我校全力推行教学案,在学案中,给你们的空间很大,可以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很多,其目的之一就是让同学们培养自我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好学校提供的这一机会。

  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先天毫无关系,完全是后天的产物。青少年正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好习惯不在你身上生根,坏习惯就会乘虚而入,坏习惯一旦形成,要清除它难度就更大了。

  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漫长的学习之路打好基础!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优秀学生》。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要求自己时时早,事事早,这样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就成了习惯了。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世界有史以来十大文豪之一。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我们学生来讲,尤为重要。就拿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学习来说吧。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同学平时不刻苦、不用功,考试常常得不到高分;我们的家长也反映,有些同学双休日只顾玩,把作业压到星期日晚上才去做,开了夜车还做不好。其实,这完全是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一个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使我们既学得有效率,又学得轻松自在。而如果你不能养成好的习惯,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及时记笔记,不积极思考,不踊跃发言,不钻研难题,这些习惯不但不能提高效率,而且对你身心发展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学习时,最重要的是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益终身;"这样一来,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关键是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建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养成早读的习惯,早上空气新鲜,大脑清新,我们可以读课文、背名篇;

  2、养成专习听讲的习惯,在课上要专习地听老师讲,听同学讲,还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作业要独立思考完成,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完成的作业,才能享受到你学习成功的快乐;

  4、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每天都要对未教的内容进行预习,把已教的内容复习好;

  5、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除此之外,还要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不断探求,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你养成了以上的学习习惯,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索,每天你将有新的收获,你将感到快乐无比。

  同学们,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共同创造辉煌的未来!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青少年正如人生的春天,也正如人生的早晨,这个年龄是求知的黄金时段,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阶段。当人们谈其成功经验的时候,往往会归功于一些受益终生的好习惯。我们现在使用的政治课教材中有一则材料,就非常真切的反映了这个思想: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时,有人问:“你在哪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就是这些。”他的回答告诉了人们,一个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良好的习惯。

  近年来,资料表明,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成绩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作为中学生应该要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心向学、专心致志的习惯。具有一心向学习惯的人,能够充分地利用时间,甚至在看书看电视时,都能把注意力集中到与学习相关的“目标”上去。而作为学生,首先要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不涉足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不看与学习无关的课外书籍;其次,要全神贯注地听课与思考。有些同学上课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课后做作业,一边与别人说话一边写等,这些做法都是与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背道而驰的。

  学习上要有定时定量的习惯。该学习的时候马上学习。每一天都安排一定量的学习内容,聚沙成塔,才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除此之外,还有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等。

  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确立目标。目标是行动的指南针,如果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就能不畏困难地坚持下去。

  二、循序渐进,坚定不移。要做行动的巨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也说明了成功是建立在坚持之上的。

  三、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一个人的习惯好坏,素质高低,往往反映在小事上。要随时提醒自己。如,注意自己的站相、坐相、走相、吃相,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班级公约,礼貌待人等。四、不断反思,自我调节。人的行为不仅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也可以通过自我因素调节本身行为。好习惯的形成或坏习惯的克服过程中,易反复,这就要求要严于律己,立即调整。

  我校的一周常规考核,就是通过检查来鞭策大家,培养同学们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也是责无旁贷。

  叶圣陶先生特别强调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最后我想用一位美国心理学家的一段话勉励大家: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谢谢大家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一个好学习、会学习的人》。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事实上,一个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不仅能使我们学习效率提高,成绩提高,而且还让我们学得轻松自在。因此,我们在学习时,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我们应该养成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我给大家提几条,希望大家在听的时候想一想自己目前做到了哪几条,哪些习惯还需要从现在开始培养。

  1.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能够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样既能提高自学能力,又能提升听讲的兴趣的效果。

  2.养成记笔记并事后整理的习惯。随着年级升高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

  3.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就是要与遗忘作斗争,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4.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学习上有困难时,首先应鼓励自己“试一试”。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品尝胜利的甘甜,增强自信心,勇敢地迎接新问题的挑战。

  5.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学生,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重视并提高书写质量,养成凡是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6.养成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我们应该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习惯。

  7.养成有条理的习惯。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

  8.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学习不能光学不问,只有多向别人请教,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信息。

  9.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在课上要专心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还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10.养成认真对待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那是对你课上掌握知识程度的检查。

  同学们,要养成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需要我们从点滴做起,从每天做起。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努力养成好习惯,让好的学习习惯帮助我们在学习上取得进步,让好的习惯帮助我们做一个优秀的人,成功的人。

  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就会主动,知识就会一点一点积累,成绩自然会提高。叶圣陶先生特别强调习惯的重要性,他说:“什么是学习?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1.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2.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3.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

  4.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5.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6.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今天起,七八年级每天都要使用《日清周清家校练习簿》作业,九年级也将首次采用活页作业的样式。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

  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我们踏上了新的征程。九年级的同学将迎接20xx全市学业水平考试,八年级同学将参加全市地理和生物学业水平考试,七年级同学应该完成了从小学到中学的转变。让我们在三十九中这块沃土上吸取丰富的营养,丰满自己的羽翼,用智慧、勤奋与美好心灵,谱写出新的人生华章,让39中因我们而更加精彩!

  谢谢大家!

  今天教学究竟为什么?功利的回答就是考好分数,上好大学。但我们要想想,如何才能考好分数,上好大学,分数能不能代表我们的未来?回答是否定的。但在高考的严酷形势下,那确是基础,是起跑线,是社会人才分配的均衡器。高考的一个强大功能就是能通过一次考试让全国上千万的毕业生无怨无悔的各得其所。这当中包含了几多欢乐,几多忧伤,几多期盼,几多迷惘。高考升学率肯定是名校最重要的量标,但我认为,名校更应该追求人的素质,更应该造就学生强大的文明和思想,为人类社会多做贡献。

  教学的功能之一,就是要让不聪明的学子变聪明,让聪明的学子更聪明。聪明的第一表现就是思潮如涌,让思维跃动,对问题的探与究,当一个个问题解决之后,事情就明朗,人也一步步变聪明起来。学习也是一样。聪明的人不会照搬一个公式、概念,而是八方联系、浮想联翩。这样才会让死的东西鲜活起来。才能把知识网络建立起来。读书在越念越厚之后变得越念越薄。最后回想起来,中学的知识不过就是一些基础而已。

  其二,学习在于理解。这就是平常说的“懂”与“通”两个问题。有的同学懂而不会用,缺乏的通的问题,这是死记硬背的结果。平常我们说“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学生在学习中难得的就是发现。题海战术,结果只战而无术,不能进步。学习需要刻苦,苦而得法,事半功倍。这就是我们讲的“效率”与时间的.关系。要提高效率的前提是头脑清醒。因此每天睡好觉是提高成绩所必须的。苦而得法的“优等生”,一般而有法“平常生”,苦而无法差也,不苦不法劣也。

  其三,学习效率的优劣取决与学习习惯。全国知名专家孙方晓讲过一句话:“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习惯影响人的一生,影响一个人的形象,甚至职业、家庭和未来。好的习惯造成人的好的品质,我们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做人就要拥有爱心,做好人、做学生就要遵守规则,练就本领。沫若母校就要由沫若后辈的品质和风采,不能给老人家丢脸。学习好最重要的还是习惯。课前自觉预习、上课认真听讲,学习由计划,自习由安排,课后由巩固和训练。这是学习好的基本环节。不管什么知名的名校和学生,都是在这几个环节上做得非常好的。教师敬业、苦教,学生勤奋、苦学,家长学校善管、苦育。这就是高考之下的“三苦”精神。当然要苦中求乐,乐此不彼。我们讲:“没有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高考是人生永远难以忘怀的甜涩故事。“所以也才有去年高考30周年同龄朋友们津津乐道的回顾。

  学习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这是学习的根本和动因。也是学习的内驱力。家长、老师的教育方法再好都是外因。培养学生要把德放在首位。因为我们造就的是能为人民谋福利的人才,而不是未来社会的造反派和贪污的官吏。至少应该是知法懂法有道德情操的公民。”智“不仅仅着眼于知识,要通过知识教与学,探与究,不断发展学生的智力素质,培养终生受益的学习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爱因斯坦援引劳尼的话说:当一个学生毕业离开学校时,如果把老师教她的知识都忘光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这时他所剩下的,才是学校老师在他身上教学的真正成果。这就是说真正成果是知识之外的东西,是能力。更是能力之上的做人的素质。按照北京22中孙淮刚老师的话说:”在教育教学中,把德智体融为一体。统一在建设一个优秀的集体,为人民炼好刚的实践中“。

  学生要有远大的理想才会产生刻苦学习的远大动力,才会使人看得远,看得到希望和未来,才有奔头,才能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当前,我们全校上下都在贯彻学校整治的17条规定,这17条归纳为三条:1,诚实、正派、正直;2,树立远大理想,为人民多做贡献;3,做有感情的人,要因为我来到这个世界而使别人更幸福,我认为这是当今社会人们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实现的教育目标。

  其五,教育教学期望:班风正派,纪律严明,又红又专第一中。课堂安静,教室干净整洁,考试诚信,爱心如潮,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同学,助人为乐,热心公益;同学之间真诚友爱、困难抢担,利益相让;课堂上,思维活跃,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互相传染聪明与才气,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要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意识,把奥运的”更高、更快、更强、“作为一中学生追求的目标。教崇德智体、学通天地人的理念还需要一中师生赋予新的内容与时代特色。我真诚地希望全校同学时时检点、不断反思、刻苦奋进,使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经得起检验的人才。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业成绩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初中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重要时期,如果你想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就需要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同学们应该着力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你就会自动自觉地甚至不由自主地把万事万物都与学习联系起来,同样是水壶,普通人烧出的是开水,而瓦特却烧出了蒸汽机;同样是手被草叶子拉破了,普通人只会想到埋怨草的无情和自己的粗心,而鲁班却想到了发明锯;同样是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果农见了只感到心疼,而牛顿却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因为瓦特、鲁班、牛顿平时一心向学,所以,这些自然界的微弱刺激便激起他们灵感的火花。

  第二、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同学们可做这样一个实验:左手右手各拿一支笔,一手画圆,一手画方,双管齐下,其结果必然是圆也不圆,方也不方。如果两个步骤分开进行,效果一定截然不同,由此可见专心致志的重要性 ,所以,同学们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地听讲,做作业时聚精会神地思考。对于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能够做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第三、认真思考的习惯:

  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不仅能鉴别和选择书籍,而且还能够死书活读。通过思考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整个科学生涯中,始终信奉“怀疑一切”这句格言。正是凭这种“怀疑一切”的精神,爱因斯坦提出了划时代的“光量子”概念,创立了相对论。

  第四、健康学习的习惯

  青少年时期,既是长知识时期,又是长身体时期,因此,同学们应该知识身体并重,在整个学习生活中,养成健康学习的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讲,智力和精力都是以体力为基础的。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学习成绩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再想拔尖往往不是拼智力而是拼体力。

  同学们,初中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让我们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的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国内外许多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业成绩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一个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往往一辈子平平庸庸。高中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重要时期,如果你想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如果你想有效地利用时间,就需要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高中阶段同学门应该着力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第一、一心向学的习惯:

  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你就会自动自觉地甚至不由自主地把万事万物都与学习联系起来,你的感观便会成为知识信息的扫描仪和接收器,你的大脑便会成为容纳知识百川并且对其进行过滤、加工、再造的法宝。科学家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一心向学的头脑便是有准备的头脑。同样是水壶,普通人烧出的是开水,而瓦特却烧出了蒸汽机;同样是手被草叶子拉破了,普通人只会想到埋怨草的无情和自己的粗心,而鲁班却想到了发明锯;同样是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果农见了只感到心疼,而牛顿却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因为瓦特、鲁班、牛顿平时一心向学,所以,这些自然界的微弱刺激便激起他们灵感的火花。

  第二、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心理学专家曾有人做过对比研究:请来两组知识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让第一组的同学边听故事边做简单的加法习题,而第二组也做同样的两件事,但是两项内容分开进行。同样的时间后,检查加法题的成绩,并请每个人复述听过的故事。结果是:第一组习题与复述的错误率都明显高于第二组。由此看来,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如果硬要同时做,必然使每件事的质量都有所降低。同学们也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左手右手各拿一支笔,一手画圆儿,一手画方,双管齐下。其结果必然是圆也不圆,方也不方。古语“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专心致志,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致力于主攻方向不分神。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紧紧围绕主攻方向,安排学习内容,除学校组织和提倡的健康活动外,一切与主攻方向相悖的乃至不相关的劳神费时的事情都尽量不要涉足。二是全神贯注不溜号。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地听讲,做作业时聚精会神地思考。对于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能够做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第三、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

  定时学习,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每天必须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二是到了该学习的时候马上学习。人脑也像机器一样,功率是一定的,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输入到大脑里去,因此,学习需要长流水不断线,需要安排足够的时间。一个人只要一日三餐,常年不断,虽粗茶淡饭,也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饥一顿饱一顿,虽吃山珍海味,也难有好体格。与此相似,知识必须日积月累,才能武装出聪明的头脑,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然事倍功半。俗话说:“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不能一锹挖个井”,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因此说,定时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

  定量学习,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记忆先行,每天必须完成记忆任务,包括外语的单词、语法,数理化的定理、定义、公式,语文的字、词、语法、修辞等等;二是必须完成作业,把所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包括例题和习题)弄懂弄通;三是复习领悟,使以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在完成上述三项任务的情况下,可选择做一些课外的数理化习题,做一些外语的阅读与理解练习和听力练习,进行语文的作文写作训练等等。

  第四、认真思考的'习惯: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

  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不仅能鉴别和选择书籍,而且还能够死书活读。通过思考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整个科学生涯中,始终信奉“怀疑一切”这句格言。正是凭这种“怀疑一切”的精神,爱因斯坦提出了划时代的“光量子”概念,创立了相对论。

  第五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

  青少年时期,既是长知识时期,又是长身体时期,因此,中小学生应该知识身体并重,在整个学习生活中,讲究学习卫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讲,智力和精力都是以体力为基础的。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学习成绩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再想拔尖往往不是拼智力而是拼体力。

  同学们,高中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让我们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的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九三班的学生xxx。今天,我在国旗下发言的题目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优秀的学生》。

  英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好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要求自己抓紧时间,时时刻刻地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这样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就成了习惯了。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世界上有史以来十大文豪之一。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我们中学生来讲,尤为重要。就拿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学习来说吧。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同学平时不刻苦、不用功,考试常常得不到高分;我们也看到,有些同学双休日只顾玩耍,把作业压到星期日晚上才去做,开了夜车还做不好。其实,这完全是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一个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使我们既学得有效率,又学得轻松自在。而如果你不能养成好的'习惯,上课不注意听讲,不踊跃发言,不钻研难题,这些习惯不但不能提高效率,而且对你身心发展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学习时,最重要的是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益终身;”这样一来,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我们也要“乐学”,就是愉快地学习,把学习当作快乐的事去做。怎样使学习变成快乐,关键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能像刷牙、吃饭、做游戏一样,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养成早读的习惯,早上空气新鲜,大脑清新,我们可以读课文、背名篇;

  2、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在课上要专心地听老师讲,听同学讲,还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作业要独立思考完成,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完成的作业,才能享受到你学习成功的快乐;

  4、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每天都要对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把老师已教的内容复习好;

  5、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学习只有靠问,才能成为学问。

  一旦你养成了以上的学习习惯,每天将有新的收获,那你就将感到快乐无比。同学们,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共同创造辉煌的未来!

  谢谢大家!

  同学们,你或是你身边是不是有那样一些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讲话稿。平时学习也很努力,可成绩总是不理想。原因之一就是学习效率太低。同样的时间内,只能掌握别人学到知识的一半,这样怎么能学好呢?那你们知道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吗?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有那些好的学习习惯呢?今天我在这里就向大家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2、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

  没有计划的学习是一种低效率的混乱学习。我们的很多同学都没有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吧,没有很好地安排好每天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关系,无法完成既定的目标;即使有些人制订了计划,有的人在完成计划过程中,稍有困难就不做努力而放弃或自制力不强,受外部因素的干扰而不持之以恒,最后对成绩不满。这一切都因为我们没有科学的学习计划;只要有了科学的学习计划才能在预定时期内得到较好的成绩。

  3、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上课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发言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讲话稿》。

  4、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5、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我们在上课时必 须盯着 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6、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我们是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

  7、多思、善问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 向 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8、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

  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对于学习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除了以上这些习惯以外,还有很多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我们去养成,当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练同学们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让我们相信一句话“搏一个春夏秋冬,拼一个无怨无悔”。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明天,为了展示我们的青春风采,让我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一个优秀的学子吧!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经验交流会。会前,教导处xx主任和与会交流的三位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我在这里表示感谢!

  刚才xx主任和几位老师结合工作实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各自的想法和做法,我认真倾听,仔细体会,有点感触。下面我简单地谈谈自己的一点不成熟想法,纯属个人意见,愿与大家交流。

  我们先谈谈什么是学习习惯,我感觉这个概念很笼统,我不是教育专家,只是一个普通的教育者,所以感觉自己的理解层面没有深度,就跑网上百度了一下,结果更迷糊了,关于它的解释众说纷纭,眼花缭乱。我自己想想,也别较真了,自己理解吧,个人认为啊,学习习惯应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学习行为习惯,比如预习习惯、阅读习惯、书写习惯?、记忆习惯、思考习惯?、定计划的习惯、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上课不认真听讲的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认真的习惯、总结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行为层面的,广义上是指学习态度习惯,比如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是否爱学习、是否会学习、感不感兴趣,能不能静下心来、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这是态度和思想层面的。感觉这两点都很重要,而且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再谈谈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是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从学生角度考虑。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在独立初中、九年一贯制、独立小学工作过,感觉每个阶段的学校工作重心,工作方向不尽相同,有些差异还很明显。比如小学方面重视的是平均分和及格率,初中方面重视的优秀率,小学方面因为平均分和及格率的原因呢,班主任都手把手的教,掺着、扶着前进;初中教师呢往往更关注的是能考上二中、四中的学生,培优积极性高,补差的积极性差。所谓的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只是停在面上,都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搞,这样一来,学生到初中后,学科一多,班主任也不能跟班,失去了教师的掺扶,拐棍没了,学生一批批掉队,最后能考上高中的只是少数。二是出于现实教学工作的需要,如果刚才说的考虑得太远,那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现实工作需要了。大家试想想,如果学生自己愿意学习了,会学习了,不用扶着、喊着、劝着、逼着吓唬着了,你得省多少事?是不是?我们的老师工作辛苦,感觉到累,是不是和学生也有直接关系,所教的学生都省心了,咱还那么累吗,是不是?我认为,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最迫切需要关注的并不是小孩子的成绩,而是他的学习习惯,这才是根,才是最重要的,根扎不好,能开花结果吗?小学的功课压力不是很大,为什么把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弄得疲惫不堪,一定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用句土话说,现在我们不用过多关注孩子的成绩,我们只要看他是否能主动学习,是否会学习就行了。。否则成绩再好也走不远。反之,成绩再差也有提高的那一天。我教课的时候,经常有家长问我,我家孩子学习怎么样啊。我说你糊涂啊,你家孩子在家学不学习你不知道吗?

  前几天听队会,听到最多的一句就是“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多么富有逻辑而又深刻的哲理呀。不难看出,习惯的培养对人一生的命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咱们再聊聊怎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哪些习惯。刚才XX主任做了讲座,两位班主任和一位科任教师进行了交流,都谈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给我们提了很多好的建议。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得根据年级特点,学科特点和学生自身特点区别对待。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更不是一朝一夕的能做好的。这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日常实际工作中去探索,去体会,绝不是搞一下讲座,交流几个心得就能融会贯通的。我们今天做这个交流会,就是想强调一下好习惯的重要性,让大家树立起这么一个想法,后面我们会接着做这样的.工作,持之以衡地的去做,一定要做出效果。小学阶段是习惯培养的基础阶段,当孩子带着对学校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来到学校时,我们的教师就应该意识到孩子们的一生就掌握在你的手里,就应该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由于应试教育的制约,我们往往忽视了习惯的培养,更多地注重了知识的传授,一味地追求分数,致使有些孩子养成了许多恶习。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当然坏习惯还是小问题,其实我想说的学习习惯,主要还是大的,就是养成愿学习,会学习的好习惯,这个最重要。手把手教的,天天喊声着劝着逼着带着走的学生,走不了多远,早晚掉队。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

  当然,我们也不能指望开一两次交流会就能解决问题,刚才说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花大气力去做,今天充其量算是启动仪式,大家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在以后的工作中积累经验,我们也会适时推广。我还想用前几天听班会时感悟较多的一句话作为我的结束语: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

  愿我们的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谢谢!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业成绩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如果你想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就需要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一心向学的习惯:

  科学家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一心向学的.头脑便是有准备的头脑。同样是水壶,普通人烧出的是开水,而瓦特却烧出了蒸汽机。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因为瓦特平时一心向学。

  第二、专心致志的习惯:

  同学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左手右手各拿一支笔,一手画圆儿,一手画方,双管齐下。其结果必然是圆也不圆,方也不方。专心致志,就是要做到: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地听讲,做作业时聚精会神地思考。对于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能够做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第三、认真思考的习惯:

  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通过思考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整个科学生涯中,始终信奉“怀疑一切”这句格言。正是凭这种“怀疑一切”的精神,爱因斯坦提出了划时代的“光量子”概念,创立了相对论。

  第四、享受学习的习惯

  老实说,在我们中间有一部分同学抱怨学习负担重,厌学的情绪时有发生,但是,我们要知道,求学的过程漫长而又艰辛,学习的确很辛苦。向着成功努力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我觉得只有调整我们自己的心态,改变对学习的态度,学会享受学习,大家可以想想,在学习中,我们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可以纵横驰骋上下五千年,可以足不出户知晓天下事……书中自有我天地,书中自有我芳华。

  同学们,初中阶段是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好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的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

  今天的讲话因篇幅所限,我希望播下的是学习习惯的种子,并希望这颗种子能在我们的书香校园里发芽、壮大,结出丰硕的果实。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昨天,我去了一趟超市,发现货架上摆满了粽子。我马上想到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应该快到了。查了一下日历,周六就是端午节了。

  千百年来,人们用包粽子,赛龙舟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今天,我要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屈原洞中苦读的故事。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他一生留下《骚》、《九章》、《天问》、《九歌》等许多不朽的诗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千古名句就是出自《离骚》中。

  说到了诗人,我还想说说书法家。我们学校是书法传统学校,我们当中的很多同学都是小书法家。六(3)班同学的书法展在我们的陈列大厅展出,六(3)班的吴老师也成为我校第一位台州市女书法家协会会员,这个星期我们还要举行全校的“书法之星”竞选。

  我讲的第二个故事就是关于大书法家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由于小时候就写的一手好字,所以很骄傲。有一天,王献之写了个“大”字,给父亲王羲之看。王羲之看后什么也没说,只加了一点,“大”字成“太”字。王献之又去给母亲看这个“太”字,母亲说就这一点像你父亲写的。王献之听了羞愧极了,明白了他和父亲的差距。他去问父亲把字写好的秘诀。王羲之告诉他只要把这后花园里十八口大水缸里的水写完,就知道了。后来,王献之真的写完了这十八缸中的水,与他的父亲一样,成了著名的大书法家。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内容就是跟学习有关的,主题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这两个故事已经告诉我们一点,学习没有捷径,需要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

  除此之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特别关注“有效时间”。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同学看似很努力,学习却不好;有的同学你看到他下课都在玩,学习却不错。为什么?差别就在于你的心用在学习上面的时间是多少。

  为了让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编了这样一首顺口溜送给大家:

  一手工整字,

  两耳要多听,

  错题要记录,

  阅读力量大,

  今日事今日毕,

  来日必定成大器。

  希望我们平小的每一位同学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今日,你们以平小为荣,期待有一天平小以你们为傲!

  谢谢!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早上好。我讲话的主题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重要技能,孔子说得好: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耐心培养,要订计划订要求;

  1.预习的习惯。预习能够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样既增强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2.记笔记并事后整理的习惯。随着年级升高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当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一举多得。所以应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

  3.课后复习的习惯。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因此,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4.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学习上有困难时,首先应该鼓励自己试一试。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品尝胜利的甘甜,增强自信心,勇敢地迎接新问题的挑战。

  5.及时改错的习惯。自己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自己练习本、试

  卷上面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用错别字举例、错题汇编等形式分类记载,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6.认真书写的习惯。相当一部分同学不重视书写,认为它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学生,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相反,一个连字都不愿好好写的人,很难做好别的事情。因此,重视并提高书写质量,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7.认真观察、思索的习惯。每门学科都要求我们具备观察力。语文的写作训练就不用说了;数学的能力培养要以我们对数量关系与图形关系的观察为基础;光看不想难以得出结论,因此,还需要养成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开始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8.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我们应该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习惯。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的,写作过程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在养成观察、思索、阅读习惯的同时,要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勤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和日记。

  9.养成有条理的习惯。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东西存

  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从点滴做起,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一个勤学、乐学、善学的好学生。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根据国内外许多教育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只有20%与智力因素有关,而剩下的80%都是非智力因素,如信心、习惯、兴趣、性格等方面。而在这80%的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成绩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学习习惯呢?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一心爱学的习惯

  科学家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一心爱学的头脑是有准备的.头脑。同样是水壶,普通人烧出的是开水,而瓦特却烧出了蒸汽机,同样是手被草叶子拉伤,普通人只会想倒草的无情和自己的粗心,而鲁班却想到了发明锯。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因为瓦特和鲁班平时一心爱学,所以,这些自然界微弱的刺激便激起了他们灵感的火花。

  二、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同学们一定都说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与这个故事的寓意相同的还有古代的“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说法。这些故事都是要告诉我们学习不可一心二用,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的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如果硬要同时做,必须使每件事的质量都有所降低。所以,一心二用不利于提高效率。学习应该专心致志。

  三、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孔子说:“学而不习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整个科学生涯中,正是凭借这种“善于思考”的精神,才提出了划时代的“光量子”的概念,创立了相对论。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坚持不懈。但是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动力,让我们终身受益。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讲话稿】相关文章:

  怎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03-03

  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07-25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案03-29

  养成良好的习惯作文02-20

  养成良好的习惯作文02-20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题队会案例03-09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方法12-10

  养成良好的习惯300字作文11-17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心得体会11-23

  初一养成良好的习惯作文12-2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篇1

  现在的学生在家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什么事也不会做,学生一进入小学,首先要让他们知道:如今自己已是一名小学生了,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要课前做好一些准备。

  我校的学生都来自于农村并且相当一部分是少数民族,家长们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教育意识不够,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与辨别是非能力差。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忘记带学习用品,很少有人做课前准备……

  在小学阶段应注重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习惯:

  一、 从孩子的日常生活抓起

  良好的习惯多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小事上。如孩子做事认真的习惯,体现在他不丢三落四,做事有条理,观察细致等等。有些家长面对这些小事,常常听之任之,认为“树大自直”,这是错误的看法。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家长的应善于抓住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例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爱学习的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的。因此,培养孩子的良好的习惯应从孩子的日常生活抓起。

  二、习惯的养成在于持之以恒

  选准要养成什么样的行为习惯,然后坚持经常性的重复,在重复中激发兴趣,学有所得,越干越想干,最后就会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有些人坚持一辈子记日记,完全是习惯使然。例如孩子喜欢自己拿勺吃饭,虽然吃的很慢,桌上、地上、衣服上常有菜汤、饭粒,当家长的不要急躁。要坚持每顿饭都让孩子自己吃,并一边鼓励、一边教孩子进步方法。还常常夸孩子“真棒”、“真好”、“有进步”使孩子非常开心。一段时间,孩子不仅学会了自己吃饭,还学会了自己穿脱衣服。入学后成了班上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再如:要让他们知道,如今自己已是一名小学生了,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要课前做好一些准备。每天晚上都要按照课程表提前自己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一样不少地准备齐全,这样做既可避免第二天清晨的忙乱,又可保证第二天能够带齐学习用具,不形成“丢三落四”的坏毛病。刚开始的时候,家长应在一旁耐心指导孩子怎样收拾学习用品,应该怎么样摆放整齐。这样让孩子自己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养成习惯。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只要父母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形成“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反之,他会感到紧张、压抑、难受不愿意去做,自然很难形成习惯。所以,习惯的养成在于持之以恒。

  三、 积极鼓励孩子

  在儿童习惯的养成中,要多鼓励。如在学习中表现出上课认真听讲、讨论积极、交流积极、认真作业、勤学好问的学生或小组要及时进行表扬,并树立榜样,通过正面教育,真正起到的鼓励作用,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信心,形成良好的习惯。消极的制裁不会发生多大的效果,有时候反而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所以要积极的鼓励。用鼓励的方法来引导儿童的行为,来督促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形成。我们做家长的在孩子面前,利用“暗示法”提请孩子注意他不足的方面。在教育教学中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书写字姿势更好了,动作更麻利了,更愿意独立思考问题了。多一点鼓励,多一份希望,或许孩子会受益一生。

  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是我们教育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工作中,我们多一份爱心,少几声责骂;多一份细心,少几份急噪;多一份耐心,少几声叹息,你就会真正地感受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根本就没有什么优秀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

  四、 家长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习惯的“惯”字,有一以贯之的意思,就是说,要求和标准不能走样。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父母要注重对孩子进行行为方式的指导。行为方式的指导对年龄越小的孩子就越重要。只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不够的,还必须告诉他们如何去做。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需要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一致。父母的所做所为非常重要。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一位家长说:对孩子的教育可以简单到“从自身做起”这样一句话。作为父母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如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父母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等,这样对于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必然受益匪浅。

  总而言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自身的长期努力,和教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终有一日,会水滴石穿,百芳齐现。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篇2

  关键词:科学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素质教育教学给教师的日常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就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笔者结合小学科学教学谈一下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主动探究习惯的培养

  新时期的小学生都有一定的学识基础和个性特点,但多数学生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为此教师要借助于科学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遇到问题时问题,改掉在家问父母、学校问教师的习惯,不再依赖老师、父母,而是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在教学中遇到“物体的滚动摩擦大于还是小于滑动摩擦?怎样证明?”“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证明?”等问题时,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和解答。当然这并不是说老师可以游离于学生之外不管不问,而是适时的加以指导,做到助推剂的作用。长此以往探究学习之外“袖手旁观”,教师再布置问题或者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就会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

  2动手动脑习惯的培养

  小学科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在上上课时引导学生“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体验问题。在“做”中感悟问题,然后进行动脑学习。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在学习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于电磁铁感兴趣的问题,诸如:电磁铁是由什么构成的?怎样制作电磁铁?电磁铁能吸哪些物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有关?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若有极性与什么有关?电磁铁与磁铁有什么区别?然后,让每个研究小组对本组感兴趣的问题,先提出预测,再根据多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3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由于受知识的限制,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为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让学生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如:学生在进行电路的连接时,经常会出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这时老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查找线路故障,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小灯泡不亮,学生会饶有兴致地分析出很多种原因,诸如:电池没电了;线路某处没接好断路了;小灯泡的灯丝断了;两节电池接反了;开关连接不对或开关接线处松动;连接灯泡的两根导线接到一起短路了等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线路进行检查,找到问题所在。这样对待“失败”,学生收益非浅,因为强烈地自发地反思过程,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实干的胆略,处事的机敏,思索的睿智。所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失败”,使之成为获得锻炼和发展的契机,通过总结反思,使学生在成败中皆受益。

  4利用科学资源的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篇3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另外,教师自身素质也影响着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讲课的语调、表情、讲课的条理,这些都影响着学生听课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做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义、规律,使计算简便。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中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

  三、培养学生勤思质疑的习惯

  这一习惯的培养应孕育在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与数学学习思维方法、思想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地进行思考的习惯,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

  四、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同时紧紧把握住演算草稿和检验答案这两个细节,对学生强化态度的严格要求。

  五、在课后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篇4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树立形象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2 从小开始培养

  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习惯早在胎儿时期就养成了,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新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性与情,俱可塑。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任你在上面涂画,你把他涂黑,他就变黑,你把他涂红,他就变红。因此,越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当小孩染上恶习后,要改变他,那就难了。举个例子,我的女儿五个多月大,她每天早上8点多钟就要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一到时间,不带她到幼儿园,她就又哭又闹,无论你怎样哄她她都不买你的帐,但你把她带到幼儿园,她就立即转哭为笑。显而易见,小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落实。

  3 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4 校内外相轨并行

  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学生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点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坏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教师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

  5 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篇5

  一、 先学导航,培养良好的课前学习习惯

  如今的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需要教师切实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前先自学,使学生在上课前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初步了解,并复习好学习新知时所要运用的相关旧知。教师则要坚持督促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坚持对学生自学的鼓励,提高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如果我们能充分准备,找准新知的生长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自学内容,设计自学作业,让学生明确“自学什么,怎样自学,”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那么学生在教师未讲新知之前即已了解内容,就能自己发现问题并自行解决一部分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减轻了课堂压力。

  例如,一位教师上《平行和相交》这课时,课前布置了先学作业(思考以下问题):

  (1) 什么是平行?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并画出一组平行线吗?

  (2) 什么是相交?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并画出一组相交线吗?

  (3) 仔细观察自己画的平行线与相交线,你有什么发现?

  (4) 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哪些是相交的?

  (5) 自学教材P39―41的内容,想想哪些答案需要改正。

  这份先学作业既关注了学生自学过程中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又使学生通过自学建立了概念的表象,可以说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实践证明,带着问题来学习的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集中,收获也比别人大,这就是成功学习的奥妙之一。这样做,对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养成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二、 言传身教,培养良好的课上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光靠教师的说教,教师还应注意规范性的示范导向。比如,我要求学生数学作业画线段要用直尺,我在课堂上尤其是黑板上操作时,绝对不会随意去画,而是手拿直尺认真去画。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全班90%的学生在画横线、等于号时都是用直尺来画的。可见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光靠教师口头上的说教,而应是一种言传身教,一种影响,一种内化。

  从实践中我总结出,在给孩子提出要求时应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同时进行训练,没有训练就谈不上习惯的培养。养成的意思就是要训练,训练中非常重要的是示范,告诉他怎么做。此外,训练中的表扬激励对于孩子来说也很重要。习惯的培养就是在老师、父母无数次的肯定表扬中得到强化。教师在课堂上要把鼓励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例如,一位教师在上《倍的认识》这一课时,课前她特意为同学开设了一个驿站(答对问题,奖励小红星),教师在创设情境、探索新知时提出问题:从挂图中你知道各种花有几朵?学生回答蓝花2朵,黄花3个2朵,红花4个2朵。老师表扬了他,还奖给他一个小红星。接着又提出:怎样摆这些花?这时学生们更加积极举手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即使回答错了,老师也很耐心地加以鼓励引导。这样,学生的学习习惯就会得到很好的培养,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释疑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机勃勃。总之,学习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严格训练与积极鼓励,使学生顺理成章地在学到扎实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活学活用,培养良好的课后学习习惯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自参与实践、体验。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经常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使他们通过动手、动脑促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转化为自身内部智力活动。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有效,良好学习习惯才能养成。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篇6

  一、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一个专心听别人说话的人,才能听明白别人说话的内容,抓住话语中的重点,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首先:从礼仪的角度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他人说话是文明礼貌的表现。我们平时可以采用交换角色听他人讲话的方法,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注意力集中听他人说话的好处以及讲话者的心理反应。其次,从教学的结果帮学生分析,使他们认识到只有一节课认真听老师和同学的讲话,下来才能很快完成当天的作业,反之,则要花费很多时间。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亲自感受,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要我们老师讲课时注意亲和力和随时调节课堂的应变力,只有适应学生的话题他们才感兴趣,才会使学生长久地集中注意力和认真地倾听。

  二、注意培养学生勇于“说”的习惯

  在一节课中,只有学生不断地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才说明学生在思考,在学习,为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说的习惯。首先,我们在课堂中,要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引导,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数学具有严密性和逻辑性,为此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说准确的话,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内容。例如解答一道应用题,必须让学生说明已知什么,由此推出什么,说说他们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计算过程;又如说算式的含义,算式4×8,学生可能会说,他表示8个4的和或者是4个8的和;还有的说,他是求4的8倍是多少或者是8的4倍是多少;还有同学可能根据这个算式编一道题,把这些数字置于一个环境中。不论怎样只有学生大胆地说,说明学生在思考,同时经过老师的指正学生就会明白其中的含义。最后,要我们教师善于挖掘学生潜在的优势,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练习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三、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读”的习惯

  数学课,要培养学生读的习惯,那么读什么呢?第一,培养学生自觉读教材的习惯。读教材,就是读教材的主题图,看获得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再读例题,看怎样解答数学问题,是否明白为什么这样解答;最后读算法,看是否学到了新的计算方法。这些其实就是培养学生怎样预习的习惯。第二:培养学生多读题的习惯。数学题一定要学生多读,才能抓住重点字词,明白题目要求,理解试题含义,弄清条件之间的联系,才能根据要求正确操作。第三认真读数的习惯。小学认数、读数、写数,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步骤,因此一定要学生牢固掌握各个数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分清他们的结构特点,弄清数位顺序,正确读数。第四,多读基本的概念,常识性的要牢记终生的知识,如读乘法口诀,读加减乘除的含义,除和除以的区别,绘制地图时,一般对方向的规定等等,只有在反复读中,才能记住,才能熟练,才能运用。第五,我觉得还要学生多读暂时不能理解的东西,例如一年纪学生认识时间,他们似乎很难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这时还是让学生多读,机械记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常识的增多他们会逐渐理解记忆的东西。

  四、注意培养学生仔细“写”的习惯

  培养学生仔细“写”的习惯,首先,注意培养学生工整、整洁、认真书写的习惯。在平时的练习、作业中,要不断表扬书写整洁,认真的学生,或者采用比一比的形式,评一评谁写得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认识认真、工整书写的好处,并能努力写好自己每一次作业。其次,注意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要做好这一点,我们老师必须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于独立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多多辅导,对于做事喜欢拖拖拉拉的学生,我们要勤督促,多检查。总而之,我们老师要付出大量的心血,根据不同学生,采取不同办法。最后,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平时多给学生讲一讲小马虎闹出的笑话,不自觉完成任务造成恶果的故事等等,使学生认同写作业一定要自觉,仔细认真、独立完成,并乐意改变自己不好的习性,努力上进。

  五、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思”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篇7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髓,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在气氛活跃的数学课堂上,学生光会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擦出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讲和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这样,学生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才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其次,如果人对一件事物感兴趣的话,就会把精力集中在这件事上,与此同时也会付诸行动,以至养成习惯。为此,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应当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设计一些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达到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动脑多思的习惯

  教师应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精力集中、专心听讲、勇于钻研、肯于动脑、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其做法是:(1)激疑启思法。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2)情境激励法。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3)操作悟理法。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教师一方面应利用形象的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另一方面应充分提供给学生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悟算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在教学活动中,要教育学生上课时要边听边看边想,阅读数学课本时边读边思,作业时要边做边想;要引导学生全面地、细致地、一丝不苟地观察题、式、图,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自觉地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照,抽象概括,逐步形成独立的观察与思考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科学知识间的内部联系,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抓住关键,揭示规律;特别要注意培养求异思维,强调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觉从书本中、演示中或反省错例中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要注意个别学生思维惰性,改变他们一味依赖老师、家长、同学或单纯死记硬背,照搬照抄等不良习惯。

  要逐步训练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不但要认真听取、分析别人的意见,而且要多动脑筋,多方面去思考问题。接着让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用数学语言讲出来,再想一想,最后把弄明白的道理讲给教师和同学们听。

  三、培养学生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勤思好问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小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习惯的培养应蕴含在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与数学学习思维方法、思想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小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小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

  2.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根据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小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的发言思维含量很高”、“你很善于倾听”、“你的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四、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习惯

  “创新”需要扎实、牢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作基础。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知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能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打下一定的基础。如:在每堂课的最后留几分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结,整理所学的内容,梳理所学的知识。在一组例题或一单元相关知识学完后,让学生自编提纲或练习题进行复习。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篇8

  关键词: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尤其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呢?

  一、加强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

  数学课本大都比较枯燥,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是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精心选择编排出来的,在编排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已有的各种水平,因此课本可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课本。特别是课本中的例题,其非常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牛顿说过:“在数学中,例子比定律更重要。”以应用题的阅读为例,要注意三个方面:(1)认真阅读,理解题意;(2)认真分析,理顺思路;(3)合理解答,对比解法。

  二、加强培养学生思考猜想的习惯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为了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从而得出结论的习惯。如在学习切割线定理时,教师可让学生先画图观察,再证明结论。

  除了认真思考还不够,还要有合理的猜想。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比如,教师可让学生针对图形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猜想,然后再设法证明这个猜想。在一些证明线段相等的问题中,常常要用到合理的猜想。至于怎样才能得到合理的猜想,则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这实质上是一个“量与质”转化的过程。对于不合理的猜想学生要及时放弃,不要走进“死胡同”。

  三、培养学生听讲提问的习惯

  学生上课专心听讲是取得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教师应有意识地采用各种措施把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结合起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应注意的对象上。

  有些学生基于对教师的崇拜,认为教师讲得绝对正确,不敢提问质疑。针对于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古人说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应做到不懂就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没有问题的提出就没有问题的解决。

  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发现矛盾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依赖于一定的心理因素,首先学生要有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容易发现矛盾,提出问题;其次要有较强的求知欲望。由于智力水平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提出非常深刻的问题,只要勇敢地提出不同的见解,都应当予以鼓励。爱迪生读书期间就是问问题最多的,他甚至想代替母鸡孵蛋。正是他的多思多问,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四、培养学生及时改错的习惯

  中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关键看学生能否及时发现错误,并认真地改正,形成习惯,以此来促进学习的不断提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及中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判断、选择、改错等类型的题目,对学生加强训练,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种及时改错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认真学习的态度。

  五、培养学生小结记忆的习惯

  每一节数学课都是相对独立的,学生在每学完一个单元之后得到的都是一些零碎的知识。因而,教师要教会他们归纳小结。对于一些典型的例题和习题,通过归类记忆,可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一些几何题,教师可要求学生熟记图形,用图形带动题目。

  人们通常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数理化不像社会科学那样,要求记忆很多东西,实际上要学好数学,也需要良好的记忆习惯。有了记忆,学生才能积累经验、增长知识,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思维才会更快。谢切诺夫说过:“记忆是心理发展的奠基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置于一个愉快的教学情景中,以促进学生的记忆去获得更多的知识。

  六、培养学生编题设问的习惯

  在归纳小结的基础上,学生可自己编题设问。如对一些图形,学生可提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可加一些条件或者修改图形进行提问,甚至还可交换题设和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原有题目加深认识,同时还有利于他们对日后出现的类似问题予以解决。

  七、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篇9

  关键词: 初中学生 学习习惯 培养措施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一)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学习行为习惯与人的性格命运的密切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习惯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

  (二)可以减轻家长、老师的负担。

  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让学生自己受益,而且能减轻家长、老师的负担。一个学生如果养成了检查订正作业的习惯,那么不需老师和家长提醒,就会把作业认真地做完。

  二、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及问题成因

  (一)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现状。

  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初中学生普遍学习被动,学习无计划性。很多初中学生上学时常常忘记带学习用具;部分学生缺乏课前预习的习惯,初中学生年龄小,依赖思想严重,缺乏积极思考的习惯,课外阅读能力差。很多学生的学习仅限于课堂学习,课外看电视,迷恋游戏,甚至谈恋爱。有的同学看课外书只是走马观花地看,或者看一些毫无益处的言情、网络小说。

  (二)初中学生学习习惯不良的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教育是家庭承担社会责任中最重要的一种功能。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最早接触的人,家长的一些不良做法往往会对孩子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

  2.学校方面的原因

  在学校里,部分教师只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领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心中只有教案,没有学生,对教师的教体现较多,对学生的学重视不够,对教师预设的结果展示较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展示不够,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有的教师教法陈旧,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课堂不够民主、和谐,致使部分学生思维不活跃,发言不积极,未能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如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书写不规范。

  3.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心理上的某些主观原因也会造成其不良的行为习惯。表现在:有的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不能正确理解相关的道德要求,把违反纪律看做“英雄行为”,把顶撞老师视作“勇敢”,等等;有的学生因为性格上的某些缺陷,如:自私、任性、骄傲等消极的性格特征,导致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

  三、培养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

  (一)意识培养,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向学生透彻地讲述什么是好的习惯,什么是不好的习惯,以及某一习惯的操作方法及其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重要最基础的操作。人的任何行为都受动机的支配,都是为了取得对自身有益的好处,没有人乐意做一件对自己没有意义的事情。

  (二)明确要求,反复训练,长期坚持。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因此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习惯要求。

  1.预习。

  2.认真听课。

  3.上课主动回答问题。

  4.上课记笔记。

  5.课后复习。

  6.独立、认真完成作业。

  (三)言传身教,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就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老师要严于律己,事先垂范,从“我”做起,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教育学生按时到校,按时进教室,遵守各种纪律,认真预习、准备,书写规范,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重视学校、社会、家庭的配合。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学校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主阵地,家庭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催化剂,社会是检验学生学习习惯的场所。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在习惯的养成中,学校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使用网络家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篇10

  【关键词】培养;汉语;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0.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对汉语的教育的重视。在汉语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对汉语知识的了解,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从而使得学生在今后的汉语学习中能够拥有自身的一套理解方式和理解体系,帮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的了解汉语和认识汉语中的一些字词的结构,进而提升对汉语的学习效果,推动汉语教育的发展。

  1.培养学生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的因素。加强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阶段作为良好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和基础阶段,在汉语教学中,对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小开始,从平时的过程开始,从而确保学生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培养。

  2.培养学生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2.1自制力不强,容易受到干扰

  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的分散是学生学习汉语主要的问题,根据目前相关数据表明,学生对汉语的学习的认真度比较高,但是兴趣程度却比较低,主要还是教师在教课过程中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过于枯燥,使得学习兴趣方面也不能很好的提升,学生注意力分散,容易被一些外界的事物干扰,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学习的兴趣减低,学习习惯不能很好的培养。

  2.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汉语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自身的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对学习的热爱程度减少,主动性不高,从而使得在学习习惯培养方面,重视程度和实际效果不高,进一步限制了学生汉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2.3依赖心理较强

  在汉语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依赖心理比较严重,缺少独立自主思考的习惯,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明显。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学生都是在家长的接送下,自理能力较差,依赖家长和教师的情况比较常见。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缺少独立自主能力,对学习方法的欠缺,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对于汉语的学习不从下手,学习效率低,汉语学习习惯不能很好的培养。

  3.培养学生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对策

  3.1采用激励机制

  在汉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应该对课件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接受情况,制定有效的学习方案,采用合理的激励机制,运用语言激励学生,引导和指明学生努力的方向[1]。对平时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可以通过相应的激励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积极的培养学习习惯[2]。如在汉语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谈论和讲解,对学生的回答应该采用鼓励和针对性的点评,进而提升汉语课堂的效率,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

  3.2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在汉语教学过程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不要一味的进行讲授,要提高和学生互动的机会,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更好的接受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效率[3]。对学生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汉语学习水平。如在讲解文言文中,教师采用互动的方式来讲解,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所遇到的问题,教师给出相应的解答,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汉语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打下良好的课堂基础。

  3.3完善教学方式

  在汉语学习的教学中,针对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应该进一步完善,结合教育体制的发展,与其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而提升汉语教学效果,更好的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如在教学模式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在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情景教学法的运用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情景模式的创建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接受知识,结合教学实效来进行,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汉语学习习惯。

  4.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学生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采用激励机制、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完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汉语教学效果和水平,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推动汉语教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荣.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J].吉林:延边大学,2014,18(09):23-26.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篇1

  【关键词】培养 学习习惯

  一、为什么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二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三是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

  二、我们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现状

  在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自己走向学业成功。当然,也还有不少同学忽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持续认真地对待学习,甚至还有一部分同学有厌学心理。目前,我们学校初一年级全体老师在年级主任王荣良老师的带领下,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初一年级的学生整体学习风气很浓。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在升入初中后的两个多月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今后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有决定性的作用。初三年级全体老师在宋祖伦校长的领导下,两个多月来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使初三相当一部学生摆脱了在初二时不良的学习风气。高三年级各班学生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倪爱党主任的倡导下,一直注重营造自信的学习氛围,以自信的精神激发学习动力并努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他几位年级主任范建瑜老师、冯佩超老师、王红光老师也都为抓好本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学校在办学几年来,虽然在教育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并没有系统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今后,我们的教育管理必须致力系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每一名学生改善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三、介绍几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一心向学的习惯。一心向学的习惯,是所有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你就会自动自觉地甚至不由自主地把万事万物与学习联系起来,你的感观便会成为知识信息的扫描仪和接收器,你的大脑便会成为容纳知识百川并且对其进行过滤、加工、再造的法宝。同时,你会感到生活到处都有乐趣。具有一心向学习惯的人,能够充分地利用时间;有一心向学习惯的人,通过这种日积月累,时间转化成了知识,知识转化成了智慧,逐渐形成了优势。具有一心向学习惯的人,最能调动潜意识的作用。

  2.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专心致志,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致力于主攻方向。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紧紧围绕主攻方向,安排学习内容,除学校组织和提倡的健康活动外,一切与主攻方向相悖的乃至不相关的劳神费时的事情都尽量不要涉足。诸如打游戏机、赌钱、早恋、过多地读课外书籍和过多地看电视等等。二是全神贯注。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地听讲,做作业时聚精会神地思考。对于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能够做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3.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并坚持定时定量完成计划的学习习惯。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完成计划的学习习惯,是实现目标、克敌制胜的法宝。定时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定时学习,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每天必须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二是到了该学习的时候马上学习。

  定量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保证。定量学习,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记忆先行,每天必须完成记忆任务。二是必须完成作业,把所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包括例题和习题)弄懂弄通。三是复习领悟,使以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4.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二是有利于对书本知识批判地吸收。三是通过思考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所学的新知识,通过思考找出它与以前所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知识形成体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二是对于思考过程中发现的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向别人请教。三是请教仍然得不出正确答案的问题,暂时存于头脑中,日后再继续探索。

  四、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耐心发动,逐渐加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步就要说到做到,坚定不移。计划每天要记10个英语单词,就一天不落地去记;认识到写字潦草、做题马虎这些毛病,就在写字、做题时严加注意,确保字字工整,题题复查;意识到了不良学习习惯的危害,就自动自觉地克服;制订了学习计划,就定时定量地去完成等。

  2.控制时空,约束自己。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时间上,从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就寝,都安排满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内容,不让一日虚度,不让一时空耗。在空间上,严格控制自己的活动范围,歌厅、舞厅、游戏厅、录像厅、台球室等游乐场所,无论自己多么好奇,无论别人怎么引诱,也不要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篇2

  -王金战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培根

  有一个现象叫“飞轮效应”。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我们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达到某一临界点后,你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不停地快速转动。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学习不是玩乐,开始可能会很累,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会逐渐养成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看上去很累的学习就会变得自然轻松,优秀也成了自然的了。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优秀是一种习惯”!

  我们看到一位同学学一样东西很快就搞“懂”了,记一些知识很快就“记”住了,就觉得他很聪明,这是有偏差的。一个人真正的聪明,在于有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如记忆的特点在于有序与反复,根据遗忘规律分阶段地整理归纳、复习巩固,才能达到长时记忆的目的;短时的快速记忆,对于知识掌握来讲不具备多大意义,只是“小智”,而不是“大智”。那么,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自哪里呢?--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来自他人的约束,而是来自一个人积极的心态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将有助于好习惯的养成。

  了解自己,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是给自己下结论,而是寻找自己努力的方向.初中数学中,经常会遇到大量的公式、定理,难理解又难记,一些同学只想着快点结束,老师问为什么学不好,他就说记忆力不好,公式记不住.其实只要他把公式理解并记住,就向成功迈进了一步。所以,了解自己的不足就是在寻找自己的努力方向。

  做一个有思想的人,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追求和困难,自己主动追求优秀,追求最好的.一个积极的心态可以带动很多的东西.心情不一样,精神状态也就不一样,学习的效率也不一样.一旦有了推动力,你会有明显的紧迫感、危机意识,你会很有欲望去占有那些知识和技能,随之你会很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你就会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我们进而会很享受这样一种过程,会因此而觉得生活很美好。积极的态度是成功的根源.当你明白你想要什么以后,其他的所有不利因素都无法左右你,你也不会丧失信心和斗志,因为你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即使是暂时的停滞或者状态低迷你也不会迷失自我,因为努力的方向始终清晰。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篇3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树立形象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2 从小开始培养

  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习惯早在胎儿时期就养成了,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新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性与情,俱可塑。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任你在上面涂画,你把他涂黑,他就变黑,你把他涂红,他就变红。因此,越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当小孩染上恶习后,要改变他,那就难了。举个例子,我的女儿五个多月大,她每天早上8点多钟就要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一到时间,不带她到幼儿园,她就又哭又闹,无论你怎样哄她她都不买你的帐,但你把她带到幼儿园,她就立即转哭为笑。显而易见,小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落实。

  3 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4 校内外相轨并行

  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学生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点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坏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教师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

  5 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篇4

  一、培养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专心听讲的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这里的听,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在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二是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我们常常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未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小手,争先恐后地喊:“我来,老师,我来……”当教师指定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很是郁闷,根本顾不了听讲……像这样的现象,不由令人深思。

  在氛围活跃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光是积极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教师的讲解以及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倾听,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提出要求,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纠正。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不但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也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与他人良好互动与合作。

  二、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重视对数学课本的阅读,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良好自学习惯。在良好的阅读习惯中,认真审题犹为重要,它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保障,而且能使孩子从小就养成做事细心、踏实的好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作业与考试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生会思考,会质疑,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为学生创设质疑的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能创造条件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学生的个体不同,思维方式也存在着差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能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为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进入思考之中,还必须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比如我们在教学计算中的简便运算时,在学生获得数据信息后不要忙着让学生动笔计算,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独立分析、思考,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充分锻炼和发挥。经过充足时间的独立思考,试算练习,许多学生有所发现,神情兴奋,跃跃欲试,产生了“说想法”的要求。为了满足学生想“说”的要求,我经常及时组织了小组议论和全班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会独立思考的乐趣。

  四、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认真完成作业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一个从小就能慎重对待作业的人,在以后的行事中就不会轻易犯下轻率从事的错。所以,教师要训练孩子沉着、冷静的做作业态度。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篇5

  “习惯”,是指长时间逐渐养成的经常自觉运用的行为与思维方式。换而言之,“习惯”是由于多次的重复锻炼而形成的一种自动化动作,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熟练。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习惯”它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定有一个量变的过程,一个积累的过程。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这说的是,一种习惯一旦养成往往难以改变,甚至会根深蒂固地伴随我们一生。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习惯早在胎儿时期就养成了,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因为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所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其实这一理论在我国古代早有提及,那就是《三字经》中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总而言之,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任你在上面涂画,你把他涂黑,他就变黑,你把他涂红,他就变红。越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当孩子沾染上恶习后,要改变他,那就难了。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了:“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可见,养成一个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

  二、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此我们可以继续套用上述理论: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不同的学习习惯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学习效果,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学生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一大保证。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莫不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摆在异常重要的位置。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老的这一说法其实也正暗和了古人的教育理念,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学生知识固然重要,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才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那么,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可以称作“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其实,“良好的学习习惯”不需要太复杂的定义,也没有太过苛刻的要求,简单用12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专心听课,独立思考,认真作业。”

  如此十二字听似简单,却是让我们的学校以及家庭需要煞费心血、汗水以及智慧才能完成的一项系统工程。而这又是一项我们不能不完成的工作。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可以保证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学能力,而且将会成为孩子们一生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都会享受着它所带来的利息。”

  三、良好学习习惯如何培养

  叶圣陶指出:“心里知道该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结合前文所述习惯的形成规律,以及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1.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谈学习怎么一下扯到了生活?其实我们可以随便环顾一下自己四周:那些到点不睡,过时不起,正餐不吃,满兜零食的孩子,有哪一个是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的?因为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难就难在自控能力的培养上。而自控能力的培养,一是需要一个较长期的孩子自我纠错的过程,二也需要一个强制的外力。这个强制的外力,指的绝不是打骂孩子,而是给孩子划红线定规矩,并且奖罚并举,宽严相济。同理学习在大多数孩子眼中也不会是一件绝对快乐的事情,同样需要培养孩子们的自控力,同样需要定规矩。从这个角度来说,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们的责任不可推卸。所谓“严是爱,宽是害”就是这个道理。

  2. 良好学习习惯要从小学抓起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到了高年级后形成的习惯就很难有大的改变。因此,尽可能早的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近两年,我们开展的学习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中,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确立了以下五方面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标的研究:

  (1) 养成学习有目标的习惯;

  (2) 养成学习有计划的习惯;

  (3) 养成学习有方法的习惯;

  (4) 养成依时学习的习惯;

  (5) 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

  经过两年的跟踪研究发现,配合我们研究的二(1)班和六(3)班的孩子们,无论是学习的自觉性还是学习的效果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比较两个班在时间的训练上二(1)班比六(3)班良好习惯的形成更快一些,六(3)班由于之前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形成,因此在依时学习和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方面,需要较长的时间去改变,从这个对比看说明年龄越低可塑性越强。

  3.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循序渐进

  当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步登天。《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篇6

  摘 要: 小学生在起步阶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为未来爱学、好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与逻辑判断能力,教师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学习习惯 培养方法

  一、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教师是传达书本知识的中心,小学生如果养成课堂认真听课的好习惯,并积极参与其中,数学成绩就能稳步提高。学生专心听讲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在听的过程中思考,能有效地锻炼思维能力。第一,老师要做到严格把关,督促学生认真听讲。如果快要到考试前才知道该念的书还没有念就太迟了。教师对于那些开小差、交头接耳的同学要给予及时纠正,对于上课吃零食影响其他学生的行为更是要严厉地批评。低年级的学生就要求他们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动动手指数数。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应该要求人手一个笔记本,记重点和难点,记录习惯的养成能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第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看图表是学习数学最直观的方式。教师应该多在黑板上画图,利用课本图形把抽象思维变得具体。如一年级学生就可让其看看课本上的“数一数”,让他们自由观察,锻炼独立能力,然后教师可提问:“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只羊?”促使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思考。对回答正确的同学更应及时表扬,从心理暗示观察是学好数学的好习惯。老师也可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各自为其他同学当评委,认真倾听,发现不同的意见。教师要放手,偶尔让学生上台讲一道小练习,锻炼胆量,也能培养好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新课标要求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在实事求是的态度上做到思维严谨。在当今社会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保持自我最需要的就是独立思考。数学是逻辑学科,学生教学是思维的培养,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对学生大有裨益。首先,从课本入手,课本安排与学生智力相当,积极调动学生阅读课本是前提,要把各个小节合理安排,充分结合,从低年级级开始就要教会学生看图、式、文,然后让学生了解专业术语和关键点,带动学生思考。对高年级的学生可要求课前预习,做到对课文的大体了解,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可做好笔记,先自己思考,不明白的等到老师讲课时再认真听讲。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带领学生去图书馆,多阅读课外书籍,探知数学的更深层面。

  要做好思考务必选好材料,针对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要考虑周到,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有思考时间。如启发学生17+8的意义,大多学生都是17加8等于25。但教师如果留下充分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再提出问题:17加多少得到25,;17与25的差是多少;17比25少多少等,这种不同角度的提问可有效带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三、培养质问的习惯

  疑问是最好的老师,带着疑问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好的方法。学生要大胆地向老师和同学提问。教师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站起来发言,不懂就问,敢于挑战权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你对这道题的看法?”“这道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或者“你是否接触过同样的题型?”等,这都是培养质问习惯的最好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头提问,如“被2整除的特征”“被5整除的特征”让学生自行发现,教师稍后指导,并进行提示”可不可以从位数上找规律呢?”“二者的相同点有哪些呢?”等,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产生了求知欲,自己也发出了疑问。带着问题学习是学生要养成的良好习惯,养成问的习惯是积极投入学习的前提。

  四、培养合作帮助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放开手让学生小组谈论,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树立信心。在合作学习前,教师先发问,如三条直线可最多划分为多少个面?对于这种难度的题,要求学生思考后进行合作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听听其他人的意见。如果最终能做对,就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解不出也没关系,告诉他们:“这是高年级题目,你们已经很棒了。”

  合作学习要特别注意就是别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把合作当做聊天或者看热闹。要在成员划分上做到有针对性,从个人能力与成绩上分组学习。也可进行临近交流,如前后、同桌之间的交流。有些习惯了被动学习的同学一旦自主学习,就成了“哑巴”,无从开口,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发言,别让教师保持沉默。

  此外,学生动手习惯及自我进行知识梳理与构建的习惯在数学教学中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发现、多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良好数学习惯的养成能弥补学习能力上的欠缺,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的不断督促与学生的努力相结合。教师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许云平.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反思习惯[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4(9):60-61.

  [2]刘锡妃.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好习惯[J].教师,2011(24):69-69.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篇7

  关键词 数学学习 良好习惯 兴趣 训练

  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增加了,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学习习惯差、自控能力弱的学生学习效率下降,甚至还会较严重地影响课堂教学,使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当前课改的背景下,强调常规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当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学生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终身受益。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以及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最好老师。深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积极地学习,自觉地按教师的要求去行动,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捕捉形象。在教学中,为了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尽量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教学,使课堂语言形象可见,富有趣味性和鼓动性。

  例如,在教能被5整除的数学的特征一节时,我先笑着对孩子们说:“以前是我考你们,今天我请大家考考老师。”同学们听说要出题考教师,个个高兴,人人想大显身手,没用多久就出了许多数让我去猜能否被5整除。当听到我准确无误的判断后,他们又自觉地快速地在草稿上演算是否正确,紧接着表示惊讶――孩子们多么急切地希望老师讲出“秘密”啊!于是我抓住这一最佳时刻讲授新课,确实是水到渠成。

  2.自编儿歌。儿歌为孩子们所喜爱,自编儿歌,更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编儿歌,既具有突破难点、提高兴趣的功效,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在教“小数与复名数的互化”时,我巧妙地抓准时机,引导学生反复想,集中智慧,概括总结了《互化歌》:“高化低,进率乘,小数点,向右移;低聚高,进率除,小数点,向左移。”

  二、反复训练

  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持之以恒。我在实践体会到:培养良好的习惯比纠正不良习惯容易得多。因此必须防微杜渐,随时注意把不许习惯铲除在萌芽状态。在教学中处处注意正面诱导,交给方法,让他们自觉地运用正确的方法在行动中反复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1.准确表达。为了培养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思想,教师应注意运用精练的数学语言给学生以示范。这样能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好习惯,也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情达意。

  2.认真看书。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养成认真看书的习惯,这样对理解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有用。要想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就得根据学生知识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待启蒙儿童,充分利用课本图文并茂的特点,培养学生初具喜爱书本之情,知道所学知识来自课本。懂得课堂常规后,采取讲讲看看、评评议议的方法,达到学生自己会看书的目的。

  3.活动多样。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使学生刚刚养成的良好习惯得到强化。好胜心强是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因此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活动使强化训练的有效措施之一。

  例如,“小数乘除法”是小学阶段计算中的难点。为7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我组织学生进行了“百题无误”与“一星期作业无错题”竞赛和接力赛等。每天利用5到10分钟把事先准备好的几道题发给学生,马上演算,互相订正,定时统计,对无错题的个人与错误率低的小组,张榜表扬。有时利用数学课外活动进行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练习,培养提高发散思维能力、解题思路及能精炼地应用数学语言,使每个学生都有用武之地。这些类似的活动,花时不多,学生积极性高,使学生既没有加重学习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审题、编题、分析、计算等良好习惯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得到强化。

  三、树立榜样

  “榜样”在小学生的教育中具有无穷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

  1.“从我做起”。从孩子启蒙起,教师成了他们最直接的榜样。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我处处注意“从我做起”。

  例如,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我首先做到每节课做好课前准备,我在每节课上课前提前进教室等待学生;要求学生爱护书本,我也像小学生一样用漂亮的书皮把书包好;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我要求自己做到板书有条理,字迹规范化、一丝不苟;要求学生按时作息、按时交作业,我就做到不上拖堂课,不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为了让学生大胆讲话,敢于质疑,我在教学中注意了充分发扬民主,做到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让学生在喜悦中养成良好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篇8

  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竣其泉源”。以上三条真正“求实了,也就巩固了数学教学的根本”,疏浚了数学的“泉源”。从目前学生学习数学实际情况来看,我觉得数学教学的“求实”工作,首先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起。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教数学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何谓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它是构成一个人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人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标志。习惯就是把信念变成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所谓习惯,实际上是经过反复历炼,在长时间内逐渐形成的一种不易改变的行为。教师最基本的任务和职责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抓好数学学习前后三个环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三个环节:一是课前,二是课上,三是课后。课前预习: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

  新课教学前,给学生交代预习的内容和方法,学生在较长时间的数学学习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不易受干扰的学习行为和方式 ,我们称之为数学学习习惯。由于这种行为的稳定性,它必然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它不仅能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更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学生"会学"的体现。可要求学生按下面的步骤进行预习:(1)通读,从头到尾阅读新课教材,边读边划记号,大致了解知识内容;(2)细读。研究定义、法则、公式等是怎样得出来的,关键在哪里,新旧知识有什么联系等;(3)再读。仔细读例题,文字解说及计算过程的旁注,弄清怎样列式,为什么要这样列;(4)试做几道习题。把不会解答的习题做好记号,以便新课讨论或向老师发问。开始要做到步步引导,天天检查,让学生尝到预习的甜头,慢慢地形成习惯,在这基础上坚持在新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提出要求及具体自学提纲,在课上就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纠正疑点,解决难点,使学生感受到课前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效率。课上听讲:要求做到三动:一动脑,二动手,三动口。

  一动脑:课上认真听讲,当学习的主人,积极动脑思考,对每一道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每一步求的什么? 二动手:在读题时,要做到读懂,边读边划。划,就是辅导学生制定一些划的记号。如在看到例题时用横线“――”,把已知条件断开,在问题下面划“一一”,在关键句下划……”,在特别注意的地方划“”,经过动手划,使学生从认识问题外部联系提高到认识问题本质特征,并养成了自觉审题习惯,提高解题正确率。三动口: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对题目的思考过程,对疑问的地方要勇于发问,课上能及时解决。我对学生这样讲,上课时,你们要做到:眼看、耳听、手动、注意力集中,养成细观察,然后思考问题的习惯,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解题能力。因为你们是学习的主体。

  课后复习:要做到:一读,二练,三联。

  一读:再读通读懂法则,公式加深理解,重点的地方要求背诵。

  二练:首先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及学生自己出的练习题,要求独立完成,如有疑难,同学之间互相解决。有时还让学生自己选出练习题,由教师从中选出合适的题,然后让学生做。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自学练习、学习数学积极性的兴趣,又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联: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弄清相互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规律,使学后知识融会贯通。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篇9

  关键词 学习 习惯 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因素。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现代学习论指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由于“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既要有整体性,使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又要根据学生存在的不同学习习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交给学生学习数学的科学方法应该引起重视。

  一、培养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否采用要根据学习内容而定,关键是要看实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哪些问题应该由学生独立解决、哪些问题应该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做到了然于胸。因此要注意三点:

  1,做好合作准备。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明确合作目标。在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合作要达到什么目标、各自在小组合作中担任什么角色、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从而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形成合作机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组内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每一个合作小组都要有一名“领头羊”负责组内活动的组织与协调,确保合作学习有序进行,保证组内成员有平等的参与机会。引发学生在合作中的兴趣,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做题时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在运算的过程之中,往往有不少学生正确率不高,追究其原因就是审题能力较差,没有把它们看清、看懂。有的把运算符号看错,有的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造成数量关系分析不清,列式错误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进行培养。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所以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我们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在真正了解题意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在做数学计算题时,不要让学生马上就进行死算,而是想一想有没有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提高计算的速度。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三、培养学生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上,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上。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解题方法。“先找准数量关系式”“利用逆推方法试试看”“第二步该干什么”等评语实际是向学生指引思考的路线。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去思考、改正,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学生在改正后,我鼓励学生学会检查自己作业,减少错误,逐步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因此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全方面和谐统一地进步。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四、培养学生学会质疑的好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篇10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1—0041—01

  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它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认真听讲,独立思考

  儿童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善于动脑的好习惯。如,看到应用题要想已知什么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解答的思路是什么,怎样想问题最简单。这样,学生思考得准确、深刻。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形成优良的品质以及思维的提升,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及时指导、帮助、严格训练 ,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仔细观察,用心记忆

  低年级教材里直观的东西较多,高年级教材中线段图较多,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要刻意教给学生比较、观察的方法, 促使他们作出正确的判断、推理。

  如,在教“9加几与8加几”时,我让学生说一说9加几与8加几有什么相同与不同(9加几与 8加几的计算方法相同,都用凑十法;不同点是9加几想9加1 等于10,把另一个加数拆成1和几。而8加几想8加 2等于10,所以把另一个加数拆成2和几。)。这样,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抓联系, 找区别,就会使学生逐渐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比 较、发现异同的好习惯。让学生用心地记,指的是记数学中的常用数据,记数学 中的公式、法则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又能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三、规范写,准确算

  对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而言,书写规范与否非常重要。如一年级学写等号不用格尺,既要规范又要快;再如规范地书写数字,规范答题格式等。计算更为重要,强调规范书写的同时,计算的准确性也不容忽视。有的学生计算只图快,不图准确, 这样是不行的。到了中高年级,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验算看作是解答应用题的最后一个步骤。验算中,学生经过“自我反馈”,不仅可以保证解答的正确性,而且还可以进一步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除此之外,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出解题错误的原因,有利于调整解题思路,促使解题能力的提高。

  四、及时检查,调整思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范文第1篇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逐步使学生养成习惯。具体如下:

  一、课前准备习惯

  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学校实行两分钟预备铃制度要求学生听到铃声后,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加快步子走进教室;迅速到座位上把学习用品轻放桌子上指定的位置;身子坐端正停止讲话眼睛注视前方静待老师进堂上课。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检查,任课老师要严格要求,加强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投入学习。

  二、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最基本途径,是通过传授与接受实现的。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才能真正实现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成绩。课堂学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专心听讲,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听课时积极思考要一边听一边想并适当做些笔记;不懂多间,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先举手,得到允许后站起来发言,发言时声音响亮;别人发言时要认真仔细地听,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三、预习、复习习惯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起始环节,课前预习是一种种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求学生在每次上新课前自觉地进行预习。对要学的知识作一个初步的了解;把学习的难点、重点和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这样在上课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带着问题听课。课后及时复习,记忆清楚,内容易懂,应当要求学生当天的课当天复习;先全面复习再重点复习;遇到难题时反复复习,温故而知新,复习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知识能被掌握得更扎实。

  四、作业与检查订正习惯

  作业练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减轻过重的学习担负并不是不要布置作业。作业有助于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因此应要求学生做到:创设一个安静良好的作业环境: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今日功课今日毕,作业不拖拉不抄袭;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清楚,格式规范,卷面洁净;作业前看清楚题目要求,复习有关内容,作业后仔细检查,自觉验正;作业本发下后发现答错题自觉及时地订正。

  五、课外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范文第2篇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树立形象。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二、从小开始培养。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习惯早在胎儿时期就养成了,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新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性与情,俱可塑。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任你在上面涂画,你把他涂黑,他就变黑,你把他涂红,他就变红。因此,越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当小孩染上恶习后,要改变他,那就难了。举个例子,我的女儿五个多月大,她每天早上8点多钟就要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一到时间,不带她到幼儿园,她就又哭又闹,无论你怎样哄她她都不买你的帐,但你把她带到幼儿园,她就立即转哭为笑。显而易见,小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落实。

  三、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四、校内外相轨并行。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学生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点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坏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教师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

  五、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孔子就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培养 学习习惯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教导数学知识,还要注重要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教育目的的核心,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在儿童时期,最重要的是培养习惯的形成,在此期间,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决定学生的未来的学习成绩,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才能让学生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对孩子的未来有所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起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教师更应该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数学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断推进的学习过程,早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以后的数学学习有重要影响。

  二、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对教师将要教授的内容进行学习,提前掌握知识的主要内容,这样上课时,学生可以掌握知识的主导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找出自己不懂的知识,在课堂学习时,教师根据这些内容进行研究探讨、重点解决,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取得高效的学习成果。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课堂中,学生在课堂中是否具有学习的主动性,这与教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课堂上,学生向教师提出在预习时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并且纠正自己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思考,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仅此而已,更重要的还要在课堂中经常进行训练,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材施教,尽可能让学生多回答问题,让他们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思考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教师,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基本任务。小学阶段,学生从游戏向学习转变的过程中,为了以后的学习做准备,培养认真思考的能力是重要的。小学阶段,孩子们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思考的积极性,在这种时候,教师就应该讲问题形象化,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大脑和主动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教师给他们机会进行相互交流,借此认识到自己思考的优劣点,发现自己的长处也认识到自己的短处,让他们学会客观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教师在这个时候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他们学会怎样有根据的思考,对善于思考的学生进行鼓励教学,对不善于思考的学生更要多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行鼓励,让孩子多动脑筋,增加思考的积极性。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数学教学不同于其他的教学,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数学运算是学习的重要内容,而很多时候,运算的失误正是由于学生在审题时的不明,没看清题目而让学生在考试时丢分,如在计算是没看清运算符号,解题时混淆公式,解应用题时没看清条件等等的原因。这些错误实际上都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学生在解题认真看题目,读懂题目要求,就可以尽量避免这些失误。所以作为教师要注意这个方面的培养,注重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正确运用公式,方法得当迅速解题。

  5.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作业是最能反映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独立认真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重要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比如态度认真地书写工整作业,认真检查作业,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等等。这样可以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通过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以及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可以培养学生细致认真和独立自主的学习品质。

  三、总结

  在小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时期的培养对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重要的作用,而作为教师更应该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不断地坚持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成为知识的主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良好的教学品质,在数学学习中会有更加有效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朱国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科技创新导报,2008,(16).

  [2]陈明宽.《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9).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范文第4篇

  一、传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根据小学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前预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实际操作中,一开始可以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如讲统计表时,就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好同组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2.认真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接受来自课堂各个方面的信息,扎实学好数学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保证。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差,这就直接影响到学生听课效率,而这又无法避免。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相对的稳定,在课堂教学中,我用富有新意的教学设计加上抑扬顿挫的语言和各种模型、图片、实物,还有生动形象的简笔画,让学生从具体、形象、生动和快乐中获得知识。同时,我对学生提出了“三注意”:①注意听老师讲解的每一个知识点,听清、听全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②注意观看老师的演示,体会其中的奥妙;③注意听取同学们的发言,善于吸收其中的营养,充实自己。此外,我还经常利用班会课、学科活动课讲述革命领袖、科学家专心学习的事迹,使他们明白,只有上课专心听讲,才能学好知识。

  3.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在学生做作业时,老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做得是否正确,而且要检查学生是否按老师提出的要求来做,是否独立完成作业。做得好的要及时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就感,从而激励其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同时引导做得不好的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对有抄袭作业等问题的学生,应以鼓励性语言教育为主。做到随时反馈学生信息,对于学生点滴的进步及时表扬,耐心帮助他们,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时代的发展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在参与、经历数学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中,善于发现,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质疑问难,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2.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来获取新知。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联系?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操作自制的角,边操作、边观察、边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就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实验、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教师可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等言语,启发、诱导和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如:一位老师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要求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请大家折一折,试一试,你能找到哪些方法?”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看看还能否找到其它的分法。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习惯。

  三、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学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素质教育教学给教师的日常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就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笔者结合小学科学教学谈一下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主动探究习惯的培养

  新时期的小学生都有一定的学识基础和个性特点,但多数学生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为此教师要借助于科学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遇到问题时问题,改掉在家问父母、学校问教师的习惯,不再依赖老师、父母,而是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在教学中遇到“物体的滚动摩擦大于还是小于滑动摩擦?怎样证明?”“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证明?”等问题时,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和解答。当然这并不是说老师可以游离于学生之外不管不问,而是适时的加以指导,做到助推剂的作用。长此以往探究学习之外“袖手旁观”,教师再布置问题或者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就会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

  2动手动脑习惯的培养

  小学科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在上上课时引导学生“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体验问题。在“做”中感悟问题,然后进行动脑学习。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在学习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于电磁铁感兴趣的问题,诸如:电磁铁是由什么构成的?怎样制作电磁铁?电磁铁能吸哪些物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有关?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若有极性与什么有关?电磁铁与磁铁有什么区别?然后,让每个研究小组对本组感兴趣的问题,先提出预测,再根据多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3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由于受知识的限制,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为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让学生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如:学生在进行电路的连接时,经常会出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这时老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查找线路故障,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小灯泡不亮,学生会饶有兴致地分析出很多种原因,诸如:电池没电了;线路某处没接好断路了;小灯泡的灯丝断了;两节电池接反了;开关连接不对或开关接线处松动;连接灯泡的两根导线接到一起短路了等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线路进行检查,找到问题所在。这样对待“失败”,学生收益非浅,因为强烈地自发地反思过程,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实干的胆略,处事的机敏,思索的睿智。所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失败”,使之成为获得锻炼和发展的契机,通过总结反思,使学生在成败中皆受益。

  4利用科学资源的习惯的培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