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1-12 23:57:02

高考数学试卷全国全国高考数学试卷全国:权威专家精心命制助你破解数学之谜

本文目录

  1. 世界三大数学未解难题是?
  2. 世界四大未解数学分别是什么?
  3. 数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谁说的?
  4. 如何理解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

世界三大数学未解难题是?

世界三大数学难题分别是哥德巴赫猜想、费玛大定理、四色问题。

首先,任何排名都是见仁见智的,没有前后上下之分。

1、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1690年 3 月 18 日生于普鲁士柯尼斯堡;1764年11月20日卒于俄国莫斯科。著名数学家,宗教音乐家。最有名的理论就是“歌德巴赫猜想”。

简述:1742年6月7日,歌德巴赫在给欧拉的信中提出:每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的和。欧拉在同年6月30日的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但他不能证明。历代数学家都试探过,但直到250多年后的今天,还没有人能完全证明这个猜想。

内容:随便取某一个奇数,比如77,可以把它写成三个素数之和,即77=53+17+7;再任取一个奇数,比如461,可以表示成461=449+7+5,也是三个素数之和,461还可以写成257+199+5,仍然是三个素数之和。例子多了,即发现“任何大于5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之和。”

2、费玛大定理

皮耶·德·费马是一个17世纪的法国律师,也是一位业余数学家。之所以称业余,是由于皮耶·德·费马具有律师的全职工作。但是他在数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并不低于职业数学家差。主要对现代的微积分有所贡献。

简述:费玛大定理,又被称为“费马最后的定理”,由17世纪法国数学家皮耶·德·费玛提出。费马大定理被提出后,经历多人猜想辩证,历经三百多年的历史,最终在1995年,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宣布自己证明了费马大定理。

内容:他断言当整数n >2时,关于x, y, z的方程 x + y = z没有正整数解。

3、四色问题

四色问题又称四色猜想、四色定理,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地图四色定理最先是由一位毕业于伦敦大学叫格里斯的英国大学生提出来的。

简述:任何一张平面地图只用四种颜色就能使具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用数学语言表示,即将平面任意地细分为不相重叠的区域,每一个区域总可以用1,2,3,4这四个数字之一来标记,而不会使相邻的两个区域得到相同的数字。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虽然做了百亿次的判断,但只是在数量上取得成功,并不符合数学严密的逻辑体系,如今仍然有无数的数学爱好者在研究。

内容:任何一张地图只用四种颜色就能使具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也就是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一张地图只需四种颜色来标记就行。用数学语言表示:将平面任意地细分为不相重叠的区域,每一个区域总可以用1234这四个数字之一来标记而不会使相邻的两个区域得到相同的数字。

扩展资料

以上三个难题有两个已经被其他的数学家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仍没有完善的证明。

费马猜想的证明于1994年由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完成,遂称费马大定理。

四色猜想的证明于1976年由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借助计算机完成,遂称四色定理。

哥德巴赫猜想尚未解决,截至2018年最好的成果(陈氏定理)乃于1966年由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取得。这三个问题的共同点就是题面简单易懂,内涵深邃无比,影响了一代代的数学家。

世界四大未解数学分别是什么?

1、立方倍积问题

立方倍积就是利用尺规作图作一个立方体,使其体积等于已知立方体的二倍,这个问题也叫倍立方问题,也称之为德里安问题、Delos问题。

若已知立方体的棱长为1, 则立方倍积问题就可以转化为方程x³-2=0解的尺规作图问题。根据尺规作图准则,该方程之解无法作出。

因此,立方倍积问题和三等分角问题、化圆为方问题一起,成为古希腊三大几何难题。立方倍积问题不能用尺规作图方法解决的严格证明是法国数学家万采尔(P.-L. Wantzel,1814-1848)于1837年给出的。

2、三等分任意角问题

三等分角是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之一。三等分角是古希腊几何尺规作图当中的名题,和化圆为方、倍立方问题被并列为古代数学的三大难题之一,而如今数学上已证实了这个问题无解。该问题的完整叙述为:在只用圆规及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将一个给定角三等分。

在尺规作图(尺规作图是指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的前提下,此题无解。若将条件放宽,例如允许使用有刻度的直尺,或者可以配合其他曲线使用,可以将一给定角分为三等分。

3、化圆为方

化圆为方是古希腊尺规作图问题之一,即:求一正方形,其面积等于一给定圆的面积。由π为超越数可知,该问题仅用直尺和圆规是无法完成的。但若放宽限制,这一问题可以通过特殊的曲线来完成。如西皮阿斯的割圆曲线,阿基米德的螺线等。

4、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1742年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但是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它,于是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但是一直到死,欧拉也无法证明。

因现今数学界已经不使用“1也是素数”这个约定,原初猜想的现代陈述为:

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n>5:当n为偶数,n=2+(n-2),n-2也是偶数,可以分解为两个质数的和;当n为奇数,n=3+(n-3),n-3也是偶数,可以分解为两个质数的和)

欧拉在回信中也提出另一等价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今日常见的猜想陈述为欧拉的版本。把命题"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记作"a+b"。

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1+2"成立,即"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二个素数的和,或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

数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谁说的?

没有“数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你可能是记错了,有一句类似的名言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名言。

书籍,是传播知识的桥梁,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工具,确实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名言激励了几代人为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而发愤读书学习!

数学,是人类文明中的一个重要组内涵,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科技中更是有着第一重要的地位!

如何理解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

物理➡️数学➡️哲学➡️神学。

大家都知道,物理是人类在用肉眼观察世界的过程中诞生的,一套解释个中现象的理论方法、思维方式。而后又在宏观的基础上逐渐走向微观,但无论宏观还是微观,发现—揭示—解释—证明—应用,始终是它的规律。

数学,感觉本身就是构建万事万物规律模型的载体。就像工程师手中的图纸,现实中建造的一切都可以用图纸来对照。大家可以想象: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与现实世界有千丝万缕关联的虚拟世界。

哲学,给我的感觉向来都是“神圣”与“敬畏”。它不负责解释自然现象,更多的像在解释虚拟世界(人类的虚拟世界或精神世界),给人类无处安放的大脑和孤独的灵魂找一个所谓的归宿。(词穷了,可能没办法归纳出太好的文字描述),对应前面数学的比喻,哲学就姑且当作图纸中的“设计说明”好了。道可道,非常道。

神学,在见识过的几个语系中都有“神”这个词,不得不让人怀疑是否真的有高于人类智慧的存在。你看不见它,但却能通过各种途径感知的到。最惊心的是:如果说哲学就代表了“道”的本身,那万事万物的规律—这个“道”,又从何而来?人类能力的顶峰也只能是依规律而为,就人类这几万年的认知积累,放在历史长河中,不说河的两端,恐怕是连河的两岸都难以企及,所以根本还是盲人摸象,搞不清道的全貌。

人们都害怕未知的事物,类似于旁边有个封闭的箱子,你打不开、移不走、也拆不掉,不知道它的内部是礼物还是炸弹……那怎么才能让大伙不被这始终无法解释的东西搅得提心吊胆呢?物理告诉你:“我知道,这是量子物理的现象”;数学告诉你:“放心,爆炸只存在50%的可能”;哲学说“没事的,炸与不炸,是它箱子的事,你反正都要死,你跟它殊途同归”;神说:“找了半天,原来我的箱子不小心落在这里了...”

  • 高考数学试卷全国全国高考数学试卷全国:权威专家精心命制助你破解数学之谜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