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6-22 23:14:27

中道佛教中防止极端主义思想的平衡条例

本文目录

  1. dbt是什么意思?
  2. 何为道?为何道?道为何?
  3. 天国大魔境世界观解析?
  4. 关于平衡思维的句子?

dbt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太复杂,这里简单讲。

DBT这里指的是standard DBT,包括四个部分:

每周两小时的团体技能训练,一小时回顾功课加正念,一小时是新技能的学习,每周有功课。学完全部技能要半年,一般要学两轮的技能。

每周一小时的个人治疗,主要用到DBT日记卡,以及各种行为治疗手段,包括behavioural chain analysis,solution analysis,shaping,reincorcing,commitment strategy等等,重点是利用团体中学到的技能去减少问题行为,增加有效行为,从而到达一定的行为目标。而这些行为目标也是不断变化的,总的来说从生命威胁行为到治疗威胁行为到生活治疗威胁行为。

全天的电话咨询,也就是在遇到危机情况时可以联系自己的治疗师(或者是DBT治疗团队有人on call),进行非常短暂、以技能运用为主的电话指导,目的不是为了危机干预(有显著风险的危机应该去寻求其他资源,比如医院急诊室),而是帮助病人在生活中广泛运用DBT技能,所谓skills generalization。

DBT治疗团队每周一次团队会议,这个会议有特殊的结构,要按照特定的流程走,包括一开始的正念练习,然后读consultation agreement,然后从生命威胁行为、治疗威胁行为一直走下去,每个治疗师说出自己需要什么,然后大家提供建议和意见,很多时候是讨论治疗师自己需要用到怎样的DBT技能。这个团体会议的主要目的是给予治疗师足够的帮助和指导,确保大家按照DBT精神和原则开展治疗。

技能训练包括四个方面:

正念Mindfulness,DBT的正念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正念不完全一样,和MBCT/MBSR的正念也不一样(MBCT是mindfulness 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SR是mindfulness based stress reduction),DBT的正念更加行为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上的转变,不只是冥想。

情绪管理Emotion Regulation,在情绪没有到达极端化的时候,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技能来改变、减弱、管理情绪,还有减少情绪易受性等等。

痛苦承受Distress Tolerance,在情绪达到极端化的时候,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技能来忍耐痛苦,不做出问题行为,不把痛苦扩大,等到情绪强度减弱的时候,可以再利用情绪管理技巧。痛苦承受的技能主要是两大类:crisis survival和reality acceptance。

人际关系有效力Interpersonal Effectiveness,如何有效的分析不同人际关系中自己的优先目标,并选择相对应的技能去实现这些目标,包括但不限于如何更有效的、更强有力的表达自己,还有包括如何建立、维持、结束人际关系等等。

CBT没有统一的定义,大家都说自己做CBT,但真正到底在做什么会存在很大的差距,有好多并不是CBT,业界称为“street CBT”。传统上的CBT大概包括一下几个元素:

Case Conceptualization,也就是把个案的病症给模型化,一般会在白板上画出来,做到能让病人理解为什么自己有这样的病症,以及这样的病症是如何维持下去的。好的case conceptualization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也应该是个医患双方紧密合作的过程。

Cognitive Reconstructuring,可以翻译做认知重组?也就是要察觉并且挑战负面的、不与现实相符合的认知,特别是各种认知错误。总常用的就是做thought record,通过例举正面和反面的证据,去推翻负面的自动认知(negative automatic thought),从而形成更平衡的认知。

Cognitive Triad:认知影响情绪,情绪进而影响行为,然后行为加深认知。

Behavioural Exposure:暴露治疗,中间还包括exposure hierarchy,然后会仔细讲到暴露治疗应该遵守的原则,有的时候可以在session里面来做暴露,有的时候是作为session间的功课。有好多种暴露治疗,这里不详细说了。

Behavioural Experiment:行为实验,通过行为实验可以来收集证据,从而检验和挑战错误的、与现实不相符合的信念,需要详细的计划和多次的执行。

Behavioural Activation:翻译为行为激活?主要是用于抑郁症,通过计划并增加行为活动,从而改善抑郁病症。

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和上面的暴露治疗很像,主要用于强迫症的治疗中。

Self-monitoring:通过书面记录,来跟踪监测病症,自我监测本身可以带来病症的改善。

关于CBT目前能想到的就这些,欢迎补充。

两者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实在太宽泛了,不好回答,而且两者不是对等的关系,就好比把苹果和水果相比较,所以这里只能随便说说:

DBT是广义上的CBT,所以DBT是CBT家族一个重要成员。

但是如果把DBT和传统CBT相比,那么DBT是比传统CBT要丰富的多、复杂的多。大多数CBT的技能都被融入到了DBT情绪管理Emotion Regulation之中,比如Check the facts,比如Opposite action,比如Model of emotions,而情绪管理只是DBT四大技能组之一,所以DBT的内容更多更全。

DBT主要用于情绪失控的病症,比如边缘性人格障碍症,比如PTSD,比如毒品上瘾,比如饮食障碍症。而CBT是万金油,大多数心理疾病都可以用,但是具体到某个疾病,一般会有专门的CBT,比如说饮食障碍症我们用CBT-E,比如说PTSD我们用CPT,这些针对性的CBT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内容。

结构不同,DBT团体加个人加全天候电话,CBT一般要么是团体要么是个人。

强度不同,DBT时间更长(一般至少一年)、频率更高(一周三小时)、强度更高(各种功课);CBT一般做10节左右,最多不超过20节,一般是一周一次,有的时候两周一次。

DBT是有自己独立的哲学系统的,DBT既包括了西方实证主义(和CBT一样),但也包括了东方的佛学思想(比如acceptance),辩证主义不是口头上说的,而是确确实实要做到middle ground。这一点,CBT比较苍白无力。

DBT对治疗师的要求比较特别,DBT治疗师和CBT治疗师是从感官体验上可以分别出来的,DBT治疗师是活在DBT里的,DBT治疗师无时不刻在自己的生活中用着DBT技巧,DBT治疗师的生活和DBT是分不开来的。我知道这样说很玄,具体来说,不仅我在自己生活中用DBT技能,我的老婆也在用,我们每天把DBT技能挂在嘴边,甚至连她的爸妈妹妹都学会了好些DBT技能(曾经出现过我们一家子手拉手做willing hands),我每天记日记self-monitor,我会给自己设立行为目标,DBT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个人治疗和团体治疗中,我们用的是DBT语言,旁人如果听到了,估计以为我们是一群疯子,但是我们自己high得要死。

DBT结构性非常强,强到什么样的程度?在外人看来,或者初学者看来,DBT好像是一门宗教。。。但是DBT的弹性又非常高,并不会为了结构而结构。想要把DBT学好,基本上就好像是在大学学一门课似的,要脱一层皮,但是收获感的强大是CBT无法比拟的。

DBT的治疗目标并不只是干预病症(symptom interruption),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实现freedom from suffering,具体详情请查询“house of DBT”。CBT的目标就比较简单了,只是病症的减弱。

DBT很贵!因为DBT需要占用很大的资源,所以一是不普及,二是代价高。要么是病人有很棒的私人医疗保险,要么是病人自己有钱,不然吃不消。CBT相比,就便宜多了。

更多关于DBT的信息,请参阅我下面的回答:

边缘型人格障碍能治好吗?

何为边缘性人格障碍及 DBT 疗法?

你身边是否有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他们最终以什么方式生活?

国内难道没有一位自己亲身治愈过边缘人格障碍(BPD)来访者的咨询师吗?

何为道?为何道?道为何?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其涵义有所不同。

老子所说的“道 ”,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老子所写的《道德经》是关于“道”的经典著作。)

孔子所说的“道 ”,是“中庸之道”,是一种方法;

佛家所说的“道 ”,是“中道”,佛家的最高真理。所述道理,不堕极端,脱离二边,即为中道。佛家的道是中观的思想,中观思想涉及“中道”和“空”。“空”的思想似空非空,不能著空相求空。

道:一首一走,第一次走的路、第一次用的方法才叫道,重复别人做过的事不叫道。走不一样的路,坚持创新才能生道。

天道:众生为鱼,道为网,河为天地。那捞网的渔夫,就是执掌命运的天地造化。

天国大魔境世界观解析?

答:天国大魔境世界观解析如下:

天国大魔境的剧情很复杂,不容易简单概括。在游戏中,主角被困在神秘的天国之中,需要解决各种谜题才能得到重要的线索,最终找到通向自由的道路。但是,这一切并不容易,主角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危险,需要勇气和智慧才能克服。天国大魔境的故事表达了许多有意义的思想和主题,比如自由、责任、转变、信念、团结等等。同时,游戏还融合了不少哲学和文化元素,满足了不同玩家的兴趣和需求。总的来说,天国大魔境是一款富有深度和魅力的游戏,弥漫着浓郁的神秘气息,将玩家带入一个奇妙的世界,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

天国大魔境剧情解析

压根没有天国大魔境剧情解析因为其他阵容搭配不合理——原来是有如下简称。通常情况下,没有其他,1.原因——①(1)苹果手机无法理解其他设置方法:剧情介绍

原大世界老板秦世明之子秦孝天(乔振宇饰演)在出狱三年后重返大世界,想要查处当年父母惨死的真相。

在此过程中,他一一找回自己失散的兄弟姐妹,想要一起为父母报仇。

只有三妹雪华认为国家民

天国大魔境剧情解析

《天国大魔境》,以下是游戏的剧情解析:玩家扮演一个名叫“Hero”的年轻男子,他醒来后发现自己身处于一个名为“天国”的神秘世界中。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个名叫“Angela”的女孩,他们成为了冒险伙伴。

在游戏中,Hero和Angela探索天国的不同区域,并遇到了许多不同的生物,包括天使、恶魔、精灵和巨龙等。他们的旅程中还涉及到各种神秘的事件和战斗。

一个重要的剧情线索是,天国中发生了某种神秘的事情,许多生物受到了威胁。Hero和Angela必须为了保护天国的和平而努力。

关于平衡思维的句子?

自然我”无智无欲,属第一存在模式“存在智慧→求存求在”的牠——为求生存自然而然求平衡——顺其自然+符合天道——天道自然;

??“当然我”有智有欲,属第二存在模式“剩余智慧→求名求利”的他——为求名利当然而然反平衡——悖其自然+有悖天道——人道当然;

??“超然我”大智无欲,属第三存在模式“剩余智慧→求存求活”的怹——为求存在超然而然求平衡——道法自然+师法天道——圣道超然。

人性由“三我”结构决定,在不同时空和条件下,“三我”的结构是动态的,其中比重最大和排序最前的那个“我”主导着个人价值取向和行为。

本论将人类的智慧分成生存智慧和剩余智慧。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不但有生存智慧,而且还有剩余智慧,而其它动物只有生存智慧,生命的生存智慧用于求存求活就是第一存在模式。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剩余智慧,人与人的区别在于有多少剩余智慧,个人生存模式的不同在于如何运用剩余智慧。剩余智慧用于求名求利就是第二存在模式,剩余智慧用于求存求活就是第三存在模式。人性问题是唯一不会过时的话题——求存求活与求名求利的关系也正是人的基本问题。得人心者得天下,知人性者得人心。人最有用又最缺乏的就是“人”的知识,而“三我一体”正是一个关于“人”的理论。

由上述的三个存在模式理论,作者把“我”一分为三:自然我+当然我+超然我。物性自然、人性当然、神性超然,如明人罗钦顺所说“天之道莫非自然,人之道皆是当然。”没有剩余智慧只有生存智慧就属于“自然我”——第一存在模式:存在智慧→求存求活→自然我。剩余智慧用于求名求利就是“当然我”——第二存在模式:剩余智慧→求名求利→当然我。有剩余智慧而不用于求名求利就是“超然我”——第三存在模式:剩余智慧→求存求活→超然我。“存在模式”是“我”的生态环境,“三我”结构决定着一个人成为怎样的“我”。 三我一体人性论虽源自三个存在模式理论,但它却可单独解释 “人”的难题。

“三我一体”是人所以为人的充分必要条件。其中“自然我+当然我+超然我”的加法是人性的充分因素,且“三我”之和等于1,之间此消彼长,相加的“三我”与人性呈累加关系;“自然我% ×当然我% ×超然我%”的乘法为人性的必要因素,且0<每个我<1,相乘的“三我”与人性呈因果关系。人性是由“三我”的结构决定——人性的三我一体,在不同时空和条件下,“三我”的结构是动态的,其中比重最大和顺序最前的那个“我”主导着一个人价值取向。个人的每次选择都是“三我”自我博弈的结果,其中获胜的那个“我”主导着一个人的行为。人性结构决定行为功能:人性结构→内在需求→价值取向→目标动机→行为结果。三我一体理论要求用“一分为三”的观点分析人性。

自然我

第一存在模式的“我”称为“自然我”:无知无欲,自然而然生存,也就是所谓的“朴”。生存智慧→求存求活→自然我。牠的特点是求存求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自我平衡。自然选择就是优存劣汰,是生命进化的外在动力;自我平衡是个体主动适应环境,是生命进化的内在动力。个体适应环境就是求存求活求平衡,适者生存的“适”就是与时俱化。

“自然我”符合天之道,一切为了求存求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对事对物从来就那么简单。牠无智无欲,生存智慧一心一意用于求存求活,包括氧气、水、食物,还有阳光、生存空间和繁殖,牠属于一个自然存在物,相当于动物世界里的那个“我”。对“自然我”而言,最难的是如何与自然平衡。

荀子说的“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就是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这就相当于三我一体理论中自然而然求生存、求平衡的牠。不论是禹(超然我),还是桀(当然我),都是一个“自然我”。

人如没有氧气,只能活几钞钟;没有水,只能坚持几个小时;没有食物,只能活几天;没有繁殖,只能活一代就会绝种;没有水、没有阳光、没有土地就没有生命。牠一切都是为了生存,总是适应环境,总是自然而然,一切就那么简单。“自然我”之间为食物、领地和繁殖的竞争仅仅是为了生存。

当然我

第二存在模式的“我”称为“当然我”:对名利当然而然、欲然而然,所谓“远离朴”。剩余智慧→求名求利→当然我。他的特点是剩余智慧执于求名求利,包括“名+利+情”和“权+钱+色”,还有名利最大化+自我为中心。贪嗔痴慢疑+懒散乱差费,既是“我”的十大病,也是“我”的十大敌。“当然我”们的基本特征是求名利反平衡而导致不平衡,最难的是如何与他人平衡。

“当然我”总是本末倒置——生存与名利倒置,为了名利忘了生存根本;瞎折腾——折腾别人,也折腾自己;简单问题复杂化——能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的人才算是“有水平”——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得可以蒙人时就可骗得名利。他以求名求利为目标一定远离朴,因贪婪本性而好争、好斗、好显,利令智昏。

“当然我”是人性恶之所在,总是贪得无厌,利令智昏,暴殄天物,自私自利,你争我夺,相互杀戮;总是无事生非、无中生有、无事自扰、无理取闹;总是虚荣心强、名不符实、自欺欺人。名利对“当然我”而言,既是追求的目标,也是判断的标准,所以也叫“名利人”。 当然我们——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正如荀子所说的“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

“当然我”是人负能量之所在,总是重名利轻生存,重自己轻他人,重局部轻整体,重眼前轻长远;他总是高估自己,低估别人,显摆炫耀,嫉妒心强;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好逸恶劳,损人利己;只有自己,没有人家;他们对名利总是高期望值,对他人却是低容忍度;他们内心总是急功近利,患得患失,心浮气躁,满身铜臭味,寻求感官刺激,时不时还歇斯底里。

“当然我”是人贪嗔痴之所在,总是为了名利而疯狂,有了名利更疯狂,失了名利还是疯狂,这叫丧心病狂。名利使人不平衡——包括自身内部生理和心理不平衡,自己与他人不平衡,自己与环境不平衡,长期心态不平衡的极端化就成变态狂。正是因为他总是疯狂——贪婪使人疯狂,总趋于不平衡,所以他们总在痛苦中挣扎。正如老子所说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当然我”是内心痛苦之所在。贪多自心累,无欲一身轻,多欲浑身病。你心中如少一种欲望就少一种痛苦;如减一分贪就减一分累。不贪名、不恋权,你就不为名为权所苦;不好利、不贪财,你就不为利为钱所苦;不好色、不痴情,你就不为色为情所苦。佛家说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就是重新回到求存求活的岸上来,才能脱离求名求利的苦海。

超然我

第三存在模式的“我”称为“超然我”:超然于“当然我”之名利,超然于“自然我”之小我。“超然我”简单质朴,回归天道,顺天应人,尊道贵德,融自然于一体。她与“自然我”的本质区别是自然我只有生存智慧,而超然我还有剩余智慧。它虽有剩余智慧但超然于物外,超然于名利:剩余智慧→求存求活→超然我。“超然我”是人性中的正能量——我善养吾超然之气。

“超然我”的求存求活不同于“自然我”的求存求活。“自然我”只顾自身求存求活,而她不但自身求存求活,而且顾及他人和整体的求存求活,有时甚至为他人求存求活而奋不顾自身求存求活。为自身求生存属“自然我”的原始本能,为他人和种群求生存是它的本能。“自然我”的生存是建立在生存智慧上的,而她的生存是建立在剩余智慧上的。

“超然我”是超然于“当然我”的那个“我”。她有剩余智慧而不求名求利,超然于“名+利+情”和“权+钱+色”等人欲,超然于“名利最大化+自我为中心”,超然于人性的弱点和通病。超然于名利并非单纯地不求不争名利,但她是为了苍生生存而求而争名利。她不为物所累,不为情所恼,是人生的理想境界,也是人类整体和谐的基础。超然我,不仅超当然,也许还超自然、超时空。

“超然我”超然于“小我”而有利于“大我”的生存,为众生之生而生——向死而生——超然名利,为众生之生而死——向生而死——超然生死。在大灾大难极端环境下,为众生之生存而无我忘我,这属于她的一种本能。正因为人性中的这种本能,才是人类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生生不息的理由。

“超然我”的特点是回归天道,回归生存,回归于“朴”,人与自然和谐平衡。人在将剩余智慧专心致志用于求存求活的状态和环境下,往往会悟出常人所不悟的道理。道教的返朴归真、佛教的闭关修行就近似这个原理。闭关就是模拟在与红尘隔绝的环境中去证悟天地人生。“超然我”的基本特征是剩余智慧用于求存求活求平衡而抱持平衡,其中最难的是如何修得内心平衡。

“超然我”宽容大度,容天容地,与世无争,和光同尘,像弥勒大佛那样:“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超然我客观+乐观+达观,自觉觉他,自度度人,超然生死,放下名利,证得平衡。超然我不跟他人一般见识,自然就超然一般人了;超然于一般人的见识,自然就不是一般的人。

“超然我”顺乎自然,乐天知命,与天道一体,万物与我为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宇宙在手,万化由心。她有智无为,无我无名,物我两忘,智周万物,道济天下,按物之本性去主宰万物,而不为物所役使。《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庸人化简为繁+制造问题,高人化繁为简+解决问题。“超然我”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超然于自己利益从第三方视角看问题。一个人能保持简单已很不简单,能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就更不简单。因为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简单符合天道,简单反而有效,简朴更加合理,更利于存在。

“超然我”外在往往表现为大智若愚,大彻大悟,超然时空,无我忘我,大公无私,中正平和,淡定从容,恻隐之心,善良质朴,心存超然之气。悟平衡之道,厚平衡之德,立平衡之言。不仅保持自身平衡,而且以天下之乐为乐,以天下之忧为忧。她不仅超然于名利,而且还超然于生死。她出世入世+向死而生,当天下失衡、天人失衡时,为了恢复天下平衡、天人平衡而奋不顾身。

“超然我”具有崇高的目标,以天下之生为重任,以天下平衡为要务,以天人和谐为追求目标。像范文正公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种我;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近似于第三存在模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接近于“超然我”境界;儒家理想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近似于第三存在模式,孔子推崇的“圣人”和阳明追求的“良知”近似于“超然我”;老子说的“圣人”及庄子的“真人”属于“超然我”,圣人之道属于第三存在模式。

  • 中道佛教中防止极端主义思想的平衡条例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会议纪实